公安部严打侵权假冒犯罪,保障消费者权益
AI导读:
全国公安机关近年来严打侵权假冒犯罪,2024年侦办相关刑事案件3.7万起,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同时公布7起典型案例,展示打击成果。
近年来,全国公安机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食品、药品、农资、家用电器等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重点领域,纵深推进“昆仑”等专项行动,依法严打各类侵权假冒犯罪活动,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为促消费、惠民生、扩内需贡献公安力量。2024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立案侦办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3.7万起,其中侦办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1.2万起,危害药品安全刑事案件5200余起,有效维护了市场秩序。
公安机关围绕守护“舌尖上的安全”,坚持快破大案、多破小案,深入开展打击制售“特供酒”犯罪“净风”专项行动和肉制品犯罪打击整治工作,侦破相关刑事案件5000余起,坚决斩断非法利益链条。同时,公安机关以“零容忍”态度,集中打击整治侵害“老妇幼”人群、“大慢特”患者非法制售药品犯罪活动,全方位开展溯源攻坚,侦破了一批大要案件。此外,公安机关还紧盯消防产品、汽车配件、家用电器、数码电子产品、电动自行车等领域的制假售假犯罪活动,广辟线索来源,强化大案攻坚,切实维护了重点领域消费安全和公共安全。
在农资消费市场净化方面,公安机关聚焦种子、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急需必备物资,会同相关部门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犯罪,形成了高压震慑态势。这一系列行动不仅保障了农民的利益,也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
在工作中,公安机关按照“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要求,充分发挥专业警种优势,通过加强行刑衔接、密切警企合作、广泛发动群众等举措,深入摸排侵权假冒犯罪问题线索,对跨区域、团伙化、职业化犯罪实施精准打击、深度打击、规模打击、联动打击。同时,公安机关还强化与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等部门在信息共享、专业支撑等方面的协作配合,及时通报风险隐患问题,推动堵塞漏洞、强化监管。
公安部知识产权犯罪侦查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公安机关将持续深入推进“昆仑”等专项行动,持续加大对各类侵权假冒犯罪的打击力度,切实净化消费市场、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同时,公安机关也提示广大消费者,在网上网下购买商品时,要切实增强防范意识,警惕促销套路,谨防假冒伪劣产品。
公安部公布依法严厉打击侵权假冒犯罪、维护消费者权益的7起典型案例,包括江苏公安机关侦破的金某等人网络制售假劣食品案、上海公安机关侦破的汤某清等人非法制售减肥针剂案等,这些案件的侦破展示了公安机关在打击侵权假冒犯罪方面的决心和成果。
(文章来源:公安部)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