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智库工作研讨会召开,会上展示了北京在消费领域的显著成绩,包括旅游总收入领跑全国、新建商业面积大幅提升、老字号品牌数量增加等。未来,北京将继续深化商圈改造,促进多元化业态融合,并积极探索数字消费新模式。

  北京商报讯(记者王维祎)3月14日,2025年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智库工作研讨会正式召开。会上,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卢慧玲表示,自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以来,已取得显著成绩,旅游总收入等十余项指标领跑全国,展现了强大的消费吸引力。

  具体来看,北京在消费领域取得了诸多亮点。自2021年以来,全市累计新建商业面积超过500万平方米,其中2024年新增150万平方米,今年预期新增100万平方米。例如,即将投入运营的湾里项目是北京首个TOD项目,集奥特莱斯、酒店民宿、livehouse演出、汤泉水乐园、儿童游乐、科技体验于一体,成为一站式商业、文化、旅游、娱乐综合体。此外,北京已累计建成一刻钟便民生活圈693个,覆盖率高达81%,进一步提升了市民的生活便利性。

  在消费品牌方面,北京的品牌矩阵日趋完善。自2019年推出首店政策以来,北京已累计吸引4600家首店落地,其中2023年和2024年每年均有超过900家首店入驻。同时,北京的老字号品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包括中华老字号在内共有274家,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北京文商旅体融合不断加速,为推进多元业态融合,北京出台了多个文件与方案,并聚焦相关工作持续推进。2024年,北京航空双枢纽旅客吞吐量时隔5年再次破亿,入境游客接待量大幅增长1.9倍,旅游人次和收入均创历史新高。

  在消费环境优化方面,北京建立了会展等大型活动综合服务保障协调机制,办理时效大幅提升。此外,北京全面推进“一照一码”改革,实现了外卡支付在全市1.5万家重点商户的全覆盖。

  展望未来,北京将继续深化商圈改造,丰富消费载体,促进多元化业态融合,并创新消费场景。同时,北京还将通过以旧换新政策等措施进一步带动消费增长,推动消费品牌创新,支持本土品牌出海,引领国潮消费新风尚。此外,北京将积极探索数字消费新模式,鼓励直播电商、即时零售等发展,培育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跨境电商消费体验新业态。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