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汽车行业表现突出。整治需规范地方政府及企业行为,引导车企走出低价制胜、流量至上及零和博弈三大误区,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将加快建立健全基础制度规则,旨在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解决市场准入、退出及要素配置等方面的经济循环障碍,并首次对“内卷式”竞争表明综合整治的决心,这一表态引发了社会的广泛讨论和期待。

当前,“内卷式”竞争在国内多个行业中均有体现,汽车行业尤为突出。车企间的价格战日益激烈,部分车企对上下游供应链施加极限压力,甚至不惜牺牲劳动者合法权益以降低经营成本。

良性竞争有助于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提升,但恶性“内卷”将扭曲市场机制,破坏市场秩序,导致资源浪费和产业链不稳定,阻碍产业高质量发展。整治“内卷式”竞争,需规范地方政府及企业行为,并引导车企,特别是头部车企转变经营理念,走出低价制胜、流量至上及零和博弈三大误区。

低价制胜并非长久之计。虽然降价能扩大销量,淘汰低效产能,但无底线的降价将压缩利润空间,拉低市场定价标准,甚至引发偷工减料、造假销售等不法行为,破坏产业生态。消费者购买产品时,价格虽重要,但产品质量、品牌及服务同样关键。

流量至上亦不可取。去年小米新车发布会的成功破圈及北京国际车展的流量大战,显示了车企对流量的追逐。然而,流量不等于销量,过度依赖流量营销将误导企业。汽车产品关乎生命安全,消费者最终将基于产品的真实品质与价值作出选择。

零和博弈思维同样有害。汽车产业链长,涉及众多上下游合作伙伴。车企应摒弃“你输我赢,赢者通吃”的零和博弈思维,通过合作实现共同利益的提升,才能赢得市场和可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