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消费者满意度测评报告发布,满意度得分稳步提升
AI导读: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4年100个城市消费者满意度测评报告》显示,2024年消费者满意度综合得分为80.36分,比上年增加0.44分。报告分析了消费维权、消费环境、消费供给等指标,并提出加大政策支持、提升服务消费供给等建议。
3月15日是第43个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日发布的《2024年100个城市消费者满意度测评报告》显示,2024年100个大中城市消费者满意度综合得分为80.36分,比上年得分增加0.44分,总体处于良好水平。这也是中消协连续第八年发布全国大中城市消费者满意度测评结果,体现了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持续关注。
测评将“消费者满意度”定义为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过程中,对消费供给、消费环境和消费维权的情绪反馈,是以百分制的形式测度出来的消费者主观感受。这一指标对于衡量消费市场的健康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测评结果显示,35个城市消费者满意度得分高于全国综合得分,65个城市消费者满意度得分较上年提高。其中,“消费维权”“消费环境”“消费供给”三大指标均有所提升,显示出消费市场的整体进步。特别是“消费维权”得分上升1.27分,表明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消协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消费者满意度得分在近8年中居第二位,显示出我国消费市场的稳定性和韧性。同时,消费政策、权益保护、信息真实等二级指标得分增幅较大,也反映出各地在消费领域政策调度、民生保障工作方面的积极努力。
从地域来看,东西部地区满意度表现差距进一步缩小,中部地区满意度得分增速最高。城市规模越大,满意度得分越高,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表现尤为突出。这显示出大城市在消费环境、消费供给等方面的优势。
此外,公共基础设施完善、物流便利、维权渠道畅通等三级指标得分较高,成为提升消费者满意度的关键因素。而信息真实、消费政策、消费执法等方面仍需加强,是未来提振消费和共筑满意消费的重点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7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进一步完善了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体系。同时,全国消协智慧315平台的上线试运行,也推动了消费维权工作的数字化、规范化、智能化发展。
针对测评结果反映出的民生诉求,中消协提出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升服务消费供给、强化信息保护水平、优化消费执法规范、深化多元共治格局等建议,以期为消费者创造更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