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将于2025年9月1日正式实施,新标准在电动自行车整车质量、电动机功率等方面均有优化,并强化防火阻燃、北斗定位等安全性能。市场监管总局将持续加强监管,提升电动自行车质量安全水平。

  新京报讯(记者王萍)3月14日,“满意消费安全出行——电动两轮车新国标公益普法宣贯启动仪式”举行。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将于2025年9月1日正式实施。新标准在电动自行车整车质量、脚踏骑行功能、电动机功率等方面均有较大优化,同时强化防火阻燃、北斗定位等安全性能。市场监管总局质量监督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加强监管,提升电动自行车质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活动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执法稽查局指导,由中国质量报刊社主办,《中国质量监管》杂志社承办。市场监管总局质量监督司处长苗雨晨指出,新标准聚焦防范风险,强化整车安全性,提升电池及充电器安全标准,构建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新标准特别针对当前电动自行车产品技术参数易被篡改的问题,提出电池组、控制器、限速器防篡改要求,确保行车安全。

  中国自行车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郭文玉强调,企业应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创新引领开发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电动自行车。绿源集团创始人倪捷表示,新国标推动行业规范发展,绿源始终将“合规先行”融入企业,投入千万级检测设备,实现生产全流程可追溯,确保电动车质量。

(文章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