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浙江作为民营经济大省,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与能源变革紧密互动,推动能源体系低碳化重构,展现东方新潮流。同时,“新三样”扬帆出海,撬动全球绿色转型,金华、嘉兴等地产业蓬勃发展。

【编者按】2025年开年以来,民营经济再度成为热门话题。浙江作为民营经济大省,在“经济大省挑大梁”中展现了独特力量。浙江新春第一会提出,紧扣“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等使命,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经济大省挑大梁”系列报道,旨在彰显能源电力责任,助力经济“开门红”。

一年前,政府工作报告首提“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一年来,“新三样”与能源变革紧密互动,足迹遍布海外,成为东方新潮流。

“新三样”与能源变革

“双碳”目标、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为“新三样”提供了政策与市场基础,加速其进入全球视野。浙江“新三样”相关产业用电量增速高达32.69%。同时,“新三样”产业扩张反哺能源变革,减少化石能源依赖,推动能源体系低碳化重构。

随着技术成熟、成本下降,新能源增长效应显现。2024年,浙江清洁能源装机超50%,新能源装机增幅超三成;光伏新增装机增幅超四成。浙江还建成全国第二大省级充电服务市场。

“老三样”之后,“新三样”扬帆出海。货轮从上海洋山港、宁波舟山港出发,撬动全球绿色转型。金华新能源汽车出口超百亿,嘉兴智能光伏产业总产值列浙江首位。

区域协同与产业韧性

长三角区域协同助力浙江“新三样”产业链、供应链发展。以湖州为例,便捷的交通为产业发展带来巨大空间。吉利长兴基地带动江苏、安徽等周边地区上下游企业聚集,形成“1小时配套圈”。

长兴锂电池产业已形成完整产业链闭环,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兰钧新能源科技从上海迁至浙江嘉善,为嘉善带来新能源产业链和高端人才。

金华立足传统汽摩配优势,突出链群融合。2024年,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销量占全省30%,产值突破千亿。零跑汽车销量大幅增长,位居全国造车新势力前列。

压制与反压制

在全球竞争中,“新三样”面临内卷式竞争和绿色贸易壁垒。地方政府、能源电力部门、生产企业等正合作应对,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企业降本增效、绿色发展是关键。浙江鸿禧能源利用夜间低价电蓄冷,实现节能减排。零跑汽车通过光伏发电、余热回收等节能降耗。

浙江推动绿电绿证交易、碳足迹认证等,引导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贯通产业链同样重要,“新三样”产业链规模大、链条长,需协同发展。

加大自主研发力度、提升竞争力是必答题。零跑实现“全域自研”,掌握主动权。参与标准制定更是关键,湖州长兴主导或参与多项锂电池国际/国家标准。

嘉兴市建议探索全球化海外布局,如海外独资建厂等,对冲贸易壁垒影响。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