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警方通报打击侵害消费者权益经济犯罪情况
AI导读:
3月13日,上海市公安局通报2024年打击侵害消费者权益经济犯罪情况,累计侦破案件1800余起,有效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警方还发布新型涉经济类骗局安全提示,提醒消费者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商品,不轻易点击不明链接,不轻信“高收益”宣传。
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3月13日,上海市公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2024年全市公安机关侦办各类侵害消费券权益类案件的侦办情况,同时发布了新型涉经济类骗局的安全提示。据上游新闻记者从发布会现场了解,2024年以来,上海公安机关累计侦破制假售假、投资理财诈骗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经济犯罪案件1800余起,有效维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

上海警方公布涉消费类案件办理情况。上游新闻记者时婷婷/摄
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指挥处副处长孙正纲介绍,2024年以来,上海警方严厉打击各类侵权假冒犯罪,摧毁一批制假售假网络,有效挤压制假犯罪生存空间。针对网络交易侵权假冒商品,上海警方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电商平台协作,破获30余起隐蔽性强的制售假案件。同时,联合市场监管等部门,对大型商超、农贸市场等开展联合执法,累计侦破案件1100余起,捣毁窝点1800余处,涉案金额90余亿元。
在保护支付安全方面,上海警方紧盯信用卡诈骗等支付结算领域犯罪,强化打击整治,营造更安全支付环境。孙正纲表示,信用卡犯罪分工细化,团伙组织化、专业化程度高。上海警方依托“警银协作”机制,与银行、金融监管部门共享信息,打掉一批诈骗信用卡资金团伙,侦破案件60余起。在打击地下钱庄及洗钱犯罪方面,上海警方破获案件200余起,斩断一批非法资金转移通道。

杨浦警方介绍,有团队混搭制假。上游新闻记者时婷婷/摄
孙正纲还提到,新类型消费陷阱迷惑性强,警方会同监管部门侦破一批以投资农产品、数字藏品、养老保险等为幌子的非法集资案件。针对传销组织利用互联网犯罪,警方加强多地协作,侦破多起传销案件。同时,警方打击假借知名品牌名义诈骗行为,侦破案件10余起,挽回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
针对新平台引流、非法荐股犯罪,警方发现,随着新型虚拟商品销售渠道和社交平台涌现,非法荐股犯罪模式演变,损害消费者权益。近期,上海警方开展波次打击整治,抓获犯罪嫌疑人20余名。
上海警方提示,务必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商品,不轻易点击不明链接,不轻信“高收益”宣传,不跟风投资,发现犯罪线索及时向警方举报。
上游新闻记者时婷婷
(文章来源:上游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