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运营商联手整治106短信乱象,消费者权益保护再升级
AI导读:
上海市消保委与三大运营商达成共识,要求发送106短信时主动标注内容提供者实名,以治理垃圾短信乱象。三大运营商提出多项改进措施,包括严格审核企业资质、建立合规数据库、提供短信免打扰服务等,共同推动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
中新网上海3月13日电 (记者陈静)近年来,106短信平台频发垃圾短信,成为消费者权益的一大侵害源头。这一乱象已引起广泛关注。
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简称“上海市消保委”)13日披露,其与三大运营商在多轮沟通后达成共识,要求发送106短信时主动标注内容提供者实名。三大运营商对此积极响应,承诺使用短信内容提供者的规范企业名称进行标注,以清晰标识短信来源。
此外,三大运营商还提出了多项改进措施。中国移动表示,将严格审核企业资质,建立企业签名合规数据库,并提供精准“短信免打扰”服务。中国联通将通过数字化技术校验签名一致性,上线端口“先登记,后发送”的系统级鉴权管控模式。中国电信则强制要求企业进行短信签名及实名制信息登记,建立短信内容动态巡查机制,对违规短信采取严厉处置措施。
据上海市消保委调查,76%的消费者经常收到106开头的垃圾短信,内容繁杂且存在假冒或混淆签名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因此,21%的消费者希望监管部门加强监管,17%的消费者认为运营商应加强审核,而48%的消费者建议在短信中强制标注内容提供者真实名称。
电信部门和运营商在推行实名制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上海市消保委认为,标注内容提供者实名是治理106短信乱象的有效手段,有助于消费者判断短信真假,避免消费陷阱。
上海市消保委希望三大运营商加快推进标注规范工作,确保在2025年6月底前完成所有有歧义签名的规范使用。同时,上海市消保委将与三大运营商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共同推动106短信领域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