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科技创新浪潮中,AI技术正快速重塑世界格局,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AI医疗成为热议话题。AI技术正为医疗健康产业赋能,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推动医疗行业变革。同时,加强AI技术监管,规范新生态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春晚人形机器人亮相到国产大模型Deepseek火爆全球,中国科技创新,特别是AI技术,正快速重塑世界格局,AI技术将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去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提“人工智能+”行动,今年则进一步强调将数字技术与制造、市场优势结合,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并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在全国两会期间,AI医疗成为热议话题。代表委员们积极讨论AI在医疗、养老、康复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并呼吁加强技术监管,防范数据隐私泄露与算法伦理失范,展开了一场关于科技创新与风险防范的深度对话。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医药投资有限公司董事于清明在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表示,应推动“人工智能+适老型”医疗器械创新,以满足居家智慧养老需求。

AI技术引领行业革新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2024)》显示,我国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已超4500家,核心产业规模近6000亿元人民币。在卫生管理领域,全国政协委员、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曹鹏建议制定《医疗AI普惠发展行动计划》,并修订《医疗器械分类目录》,由国家卫健委牵头建设数据共享平台,推广“AI数字医生”模式。

在居家养老领域,于清明代表建议支持企业采用AI技术赋能适老型医疗器械创新,加快研发小型化、智能化、家庭化、可穿戴的适老型医疗器械,实现居家健康监测与医疗机构诊疗的有效衔接。

医疗服务领域同样受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透露,五年前已将AI用于肝脏肿块诊断,准确率高达94%-95%,相当于13年经验医生的水平。

此外,在药品流通领域,全国人大代表、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建议利用AI技术加强互联网药品销售监管,构建“AI技术+互联网药品销售”智慧监管系统,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AI助力医疗行业转型

AI正为医疗健康产业赋能,提升效率,降低成本。高质量数据的多模态医学大模型具有准确度优势,能将头部医疗资源的诊疗经验以AI方式推广。在“智慧医院”建设中,AI将助力医院实现信息化向智能化的跨越,提高诊断准确性,确保诊疗规范。

个性化精准医疗领域也迎来变革。通过AI解析患者基因信息,可预测疾病风险,指导靶向治疗。疾病预防方面,依托大数据分析,可实现疾病预测与早筛,提前预测慢病、癌症等风险。

全国人大代表、吉大一院党委书记吕国悦认为,AI+医疗正加速推动医疗行业变革,使医疗体系更加智能、高效、精准。但AI不会取代医生,而是承担数据分析、快速筛查等工作,医生的核心价值仍体现在复杂病例决策、人文关怀等方面。

在AI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如何通过立法加强监管,规范“人机共存”的新生态,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呼吁尽快立法整治AI换脸、拟声等侵权行为。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薛济民则建议修订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加强虚拟号码监管。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明确,将依法审理涉人工智能纠纷案件,惩治利用AI技术的侵权行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也提出,要加强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立法研究,鼓励技术创新的同时,筑牢法律与监管的“安全阀”。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