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谈教育数字化战略,推动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
AI导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政协会议上强调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建设学习型社会。通过教育信息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同时强调不能放松学生的基本功培养,体现了教育的深远思考和坚定方向。
“今天大家一起来共商教育大计。”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就这一话题同大家深入交流。

与总书记面对面交流,北京邮电大学校长徐坤委员重点谈了对“智能技术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在教育领域,科技的进步带来了哪些变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深刻的见解:
当前,智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兴起正在改变教育的工具和方法,以及学生的能力培养,这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然而,学生的启智、心灵的培养以及基本的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我们不能放松的。基本功依然重要。
这段话充满了“因势而新”的智慧,也体现了“不能把最基本的丢掉”的坚定。
科技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从古代的口口相传,到活字印刷的传道授业,再到互联网打破教育的时空界限,教育的变革历程令人瞩目。
党的二十大首次将“教育数字化”写入党代会报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也提出了推进教育数字化的目标。在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建设学习型社会。
教育数字化已成为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关键。
例如,如何让教育发展的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中国一直在推进教育信息化,旨在通过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如今,世界第一大教育教学资源库已建成,一系列教育数字化的标准规范也已发布,城乡孩子可以同上一堂课,曾经的愿景正在逐步实现。
此外,如何利用新技术推进全民终身学习也是一个重要议题。
习近平总书记曾回应道,终身学习体系的建设至关重要,我们需要构建一个方式更灵活、资源更丰富、学习更便捷的体系。
在教育领域,创新办好思政课同样重要。
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建设智慧课堂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教育事业已呈现出新的气象。然而,在变革中,我们不能忘记教育的初心。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核心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
在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坚定指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必须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的“大”,既体现在其战略属性上,也体现在其以人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上。
总书记关注着教育的每一个细节,从保护孩子的视力到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的结合,都体现了对教育事业的深切关怀。
知常明变,守正创新。我们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教育从大国向强国的系统性跃升和质变,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