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发布
AI导读:
近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规定了贷后催收风险控制总体要求、催收工作规范,适用于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从事放贷业务的机构。
北京商报讯(记者刘四红)3月13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官微发布消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近日正式批准并发布了《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该标准详细规定了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险控制的总体要求、催收工作规范,以及促进催收业务健康发展的措施。该指引适用于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从事放贷业务的机构(以下统称“金融机构”),无论是自行开展还是委托第三方催收机构进行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业务。
文件特别指出,金融机构和第三方催收机构在催收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只向债务人催收的原则,严禁向债务人的联系人进行催收。当然,向担保人等连带责任人催收时,也需严格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和协议约定进行。
在特定情况下,催收人员可以联系债务人的联系人。例如,当无法联系到债务人本人时,为尽快恢复联系;或债务人已死亡、被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时,为与其可能的财产继承人或利益相关人建立联系。金融机构与债务人可通过协议约定等方式明确无法联系到债务人本人的具体场景。若联系人明确拒绝催收请求或要求不再联系,催收人员应尊重其意愿,不再进行联系。
此外,催收人员在与联系人沟通时,仅限于询问债务人的联系方式或请其代为转告债务人与金融机构联系,严禁透露债务人的逾期欠款金额、欠款时间等敏感信息。若联系人表示愿意为债务人偿还欠款,催收人员可根据情况提供必要的还款信息。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