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AI导读:
长三角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之一,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发挥着创新引领与辐射带动作用。近年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果显著,优化营商环境,强化产业协同,加快创新步伐,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作出更大贡献。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过程中,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创新引领与辐射带动作用。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并强调“提升长三角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
长三角,这一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如何在服务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中进一步发挥“头雁”效应?这成为了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一体化成果显著
近年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2024年,170余项“一网通办”高频政务服务和应用实现跨省通办;长三角生态绿色发展一体化示范区累计52项制度创新成果面向全国复制推广。这些成果不仅为区域协调发展贡献了宝贵经验,更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提供了有益探索。
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胡小武表示,长三角可以在推动要素市场、就业市场、消费市场等领域率先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并利用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发展资源和创新培育能力,带动泛长三角区域的发展,逐步推动全国各地区的市场一体化和资源共享。
营商环境优化
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下,营商环境受到广泛重视。睿信咨询长三角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高成彦指出,长三角地区可以探索建立区域性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形成统一的市场准入标准,并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推动形成统一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这些举措有助于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
安永华中区主管合伙人夏俊则认为,为了长久有效地发挥长三角辐射带动作用,应创新完善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生态共保、公共服务等领域深化政策协同。这将有助于优化基础设施布局,建设长三角智慧物流体系,进一步提高区域内部及与其他地区的联系水平。
产业协同强化
在长三角地区,一个新能源汽车厂能在4小时车程内解决所需零部件供应,形成了体现现代产业体系特征的“4小时产业圈”。这得益于长三角地区在产业协作方面的积极探索和显著成效。
夏俊表示,长三角应率先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进程,为打破行政区划壁垒探索新经验。例如,在产业协作方面,安徽加快承接江浙沪产业转移,四地共建跨省产业合作区数量稳步提升,带动国内其他地区产业升级和经济协同发展。
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经历深度调整的背景下,长三角地区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业界普遍认为,长三角需进一步促进域内人才、资金、技术等关键产业要素的流动,构建一个更为广泛且高效的产业链体系。
创新步伐加快
长三角地区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和庞大的经济规模,这为创新投入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024年,沪苏浙皖一市三省GDP总量突破33万亿元,占全国GDP比重约24.58%。同时,长三角拥有2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全国约1/4的“双一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等。
夏俊指出,长三角应进一步有效整合科技创新力量和优势资源,深入实施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计划,加快攻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卡脖子”技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生态。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松江区工商联主席郁瑞芬建议,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纳入国家“十五五”规划中统筹考虑,深化区域协同创新机制,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共筑科技创新策源地,共建世界级产业集群。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