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阮祥燕建议加强生育力保护,推动生育政策实施
AI导读:
全国人大代表阮祥燕提出加强生育力保护的建议,她建议三级医疗机构建立生育力保护专病门诊或咨询门诊。文章探讨了生育率下降的原因,介绍了生育力保护技术和卵巢组织冻存的进展。
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促进生育政策。如何促进生育?成为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在北京代表团,全国人大代表阮祥燕带上会的建议与生育力的保存与保护有关。阮祥燕是首都医科大学妇产科学系常务副主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首席专家。去年10月1日,阮祥燕团队迎来中国第二例冻存卵巢组织移植5年后成功自然妊娠诞生的健康婴儿。13年前,2012年阮祥燕团队在北京妇产医院创建了中国首个卵巢组织冻存库,并于2016年完成中国首例冻存卵巢组织移植。她告诉记者,很多育龄女性甚至女童,因放化疗等医源性损伤丧失了卵巢功能,不能生育。她建议,从政策或管理规范方面引导至少三级医疗机构建立生育力保护专病门诊或咨询门诊。
阮祥燕指出,不仅是女性,男性生育力也需要保护。随着年龄增长,女性的卵子质量会逐渐下降,男性的精子活力也会减弱,但常规体检中可能并不涵盖相关检查检验项目,比如女性的性激素六项、AMH检验等。这导致一些男性和女性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生育力悄然衰退和丧失。其中,男性的生育力保护意识可能更加不足。

(图为:全国人大代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卵巢组织冻存专家阮祥燕。受访者供图。)
全国约有15%-18%女性受不孕不育困扰。
南方财经:怎么科学看待当前我国生育率下降的形势?
阮祥燕:总和生育率是指平均每对夫妇生育的子女数,国际上通常以2.1作为人口世代更替水平。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从20世纪70年代的6左右降至2010年后的1.5左右,2023年进一步降至1.01,2024年出生人口比上一年增加52万人,总和生育率小幅回升到1.1左右。我国人口已连续三年出现负增长,同时,老龄化速度增加。生育率降低,除疾病治疗医源性因素外,社会因素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南方财经:育龄女性生育率下降有生育观念改变、女性独立意识觉醒等各方面因素。女性依然很关心的是,生育力什么时候开始下降?如何保存?
阮祥燕:女性的生育能力之所以有限,是因为卵巢中卵母细胞的数量不能增加、不可再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的生育力必然下降到丧失。31岁卵巢功能开始下降,至37岁后生育力折棍式下降。卵巢中与生育力相关的卵泡每月以1000个左右的速度继续消耗,当不到1000个时,女性就绝经了,不能再生育了。全国大概有15%-18%的女性受到不孕不育的困扰。
因此,我们匿名问卷对来自全国29个省级行政区,共2000名医务工作者和非医务工作者进行与年龄相关的生育力保护保存意见调查。结果显示,90%的人支持年龄相关的卵子冻存,88%的人支持年龄相关的卵巢组织冻存。
南方财经:目前女性生育力保存的三类主要方式有——胚胎冷冻(“冻胚胎”)、卵母细胞冷冻(“冻卵”)以及卵巢组织冻存(“冻卵巢”)。相比于冻卵,大家对冻卵巢可能还没那么了解。它能解决哪些方面问题,从而保生育力?
阮祥燕:卵巢是女性重要的生殖内分泌器官,主要作用为产生卵子并排卵和分泌激素,因此,女性生育力与卵巢功能保护和保存显得尤为重要。“冻卵巢”即通过微创手术取出部分卵巢组织,进行处理、冷冻、冻存,将卵巢组织“储存”起来,合适的时机再移植回体内。相较于前两种生育力保存方式,“冻卵巢”在国内引入和开展较晚,但适应证相对更广,且无须促排卵、不耽误原发病治疗、能够同时保存女性内分泌和生育功能。
南方财经:你能展开说说癌症治疗对卵巢保护生育力的影响吗?
阮祥燕:绝大多数的癌症和恶性疾病都需要放化疗,免疫性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虽非恶性疾病,但治疗过程中可能需要造血干细胞移植,而造血干细胞移植前需要超大剂量的放化疗。这些过程严重损伤了女童与育龄女性的卵母细胞,导致患者卵巢功能早衰,永久失去生育能力。
南方财经:冻卵、冻卵巢应当对单身女性放开吗?
阮祥燕:目前国内接受“冻卵巢”的女性基本上均为需要放化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未来,针对因为社会化原因寻求“冻卵巢”的女性,包括单身女性,如果她们具有卵巢功能早衰风险,且经过医学评估确有冻存需求,应结合个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与讨论。
北京妇产医院的卵巢组织冻存移植技术早在2021年就已经成熟,并成功转化为临床应用。我们已经通过这项技术,冷冻保存了超过750例女童和年轻女性的卵巢组织,成功完成了41例冻存卵巢组织移植。
南方财经:这些技术对促进生育有价值,从另一角度来说,如何规范和监管呢?
阮祥燕:我们鼓励生育力保护技术的开展,但更需要强调这些技术的规范化。在推动以上先进医疗技术发展与推广的同时,必须重视技术应用的规范性,如卵巢组织冻存,要在技术得到了充分的研究与临床验证、确保移植成功率之后,才可正式应用于临床。
南方财经:你提到很多患者在放化疗前不知道会影响生育,那么你对生育力保护有哪些具体建议呢?
阮祥燕:各地二、三级医院应该尽快建立生育力保护的专病门诊或者咨询门诊,并配备相应的专家咨询团队。还应当加强多学科合作与教育,具体增强儿科、肿瘤科、乳腺科、血液科、放化疗科等涉及放化疗疾病的学科医生对卵巢、睾丸功能与生育能力的认识与重视。
南方财经:这是否会增加医院投入?可行性方面如何评估?
阮祥燕:通过规范培训,各相关科室医生均可掌握基本的生育力保护咨询能力。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临床医生对生育力保护保存的认知,还能帮助患者及时获得专业建议,优化就医路径,对医院而言投入成本较低。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