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VR陀螺&前方智能计划举办“全球AI眼镜创新技术趋势论坛”。民生证券评论指出,SiC成为衍射光波导理想选择,具有高折射率、宽FOV及全彩集成等特性,能大幅提升显示效果、减轻重量并改善散热。行业进展方面,SiC衍射波导镜片成本有望降低,三安光电与多家厂商合作,Meta已展示搭载SiC波导的AR眼镜原型机。

3月11日消息,VR陀螺&前方智能计划于2025年3月25日联合举办“全球AI眼镜创新技术趋势论坛”,并将发布《2025年AI+AR眼镜产业报告》。

民生证券对此发表评论指出:

近期,AR眼镜行业动作频频。2月27日,龙旗、XREAL、鲲游光电和晶盛机电就AR眼镜业务达成合作,签署了《AI/AR产业链战略合作协议》。而2月21日,天科合达和慕德微纳则宣布成立合资公司,专注于AR衍射光波导镜片技术的研发与推广。

为何SiC成为衍射光波导的理想选择?碳化基SRG波导技术堪称革命性创新。其高折射率(2.6~2.7)、宽FOV及全彩集成等特性,为AR眼镜带来了显著提升。具体分析如下:

1)显示效果增强:传统高折射率玻璃单片的全彩色Fov小于40°,而SiC的高折射率使得单层碳化硅波导能支持大于80°的全彩成像,沉浸感大幅提升。同时,SiC波导光栅能有效避免环境光衍射进入人眼可视范围,减少“彩虹纹”现象。

2)重量减轻:与传统多层解决方案相比,单层SiC方案可大幅降低设备重量、波导片厚度及生产复杂度。

3)散热性能提升:碳化硅AR眼镜能改善传统AR衍射光波导因光机和计算模块产生的热量堆积问题。SiC方案利用材料本身的性质设计波导片用于散热,大幅提高散热效率。

行业进展方面,SiC衍射波导镜片所需的衬底为高纯半绝缘SiC衬底。当前,AR波导片大规模采用碳化硅的核心痛点在于材料及加工成本。但随着国内外8英寸碳化硅衬底产线的投产和规模化出货,AR眼镜的碳化硅材料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此外,激光切割等新技术的成熟也将提高碳化硅衬底的加工效率,降低成本。一片6英寸晶圆可供2副眼镜,8英寸可出3-4副,12英寸则可出8-12副。

在SiC厂商方面,三安光电的碳化硅衬底在AI/AR眼镜领域与国内外终端厂商、光学元件厂商紧密合作,已向多家客户送样验证。整机方面,2024年9月,Meta已展示其首款搭载SiC波导的AR眼镜原型机Orin。

(文章来源:财中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