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低空经济升温:低空测试基地启动,助力万亿蓝海落地
AI导读:
珠海低空经济持续升温,低空测试基地正式启动,涵盖全流程支持,吸引上下游企业入驻,形成完整产业链,助力珠海抢占低空智联技术制高点,实现从测试到产业生态的跃迁。
继去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低空经济”这一新兴产业持续升温,成为各地争相布局的“低空之城”。今年,“低空经济”再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如何将这片“万亿蓝海”从纸面蓝图变为产业实景,成为热议话题。
目前,广东已初步形成广州、深圳、珠海“三核联动、多点支撑、成片发展”的低空经济产业格局。珠海因具备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在低空经济领域担当着打造广东省三大低空核心的重任。
珠海,这座以中国航展闻名的城市,正试图在万亿级低空经济赛道上,用一场“天空产业革命”重塑城市竞争力。然而,低空经济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无人机本体、飞控系统、导航设备等配套软硬件需要大规模场景验证测试,当前低空产业普遍面临空域协调难、测试成本高、场景碎片化等痛点。
在这场向天空要未来的竞赛中,珠海给出的答案不是简单的产业集聚,而是通过制度创新打开低空经济的“可能性空间”,实现从测试到产业生态的跃迁。
3月10日,为无人机企业提供“一站式飞行服务”的珠海低空智联应用测试基地(简称“低空测试基地”)正式启动。作为珠海市低空经济核心载体的低空测试基地,涵盖飞行计划申报、空域协调、航空气象、保险服务等全流程支持,并将聚焦五大功能。
具体来看,低空测试基地吸引无人机整机制造、核心零部件研发、数据处理等上下游企业入驻,形成完整产业链;提供标准化无人机试飞场,开发空域监测数字化系统,推动低空飞行器“一网统管”,提升飞行安全与效率;联合机构开设飞手培训课程,建设飞手社区,培育低空经济专业人才;打造无人机主题公园,集成国防科技研学、飞行体验、露营休闲等功能,培育“低空+”文旅消费新热点;建设配送—收货物流节点及城市低空交通枢纽,构建30分钟应急物资投送圈,提升城市运行效率。
低空测试基地集无人机试飞检测、产业导入、研发销售、人才培育、飞手社区及科普教育于一体,填补了区域低空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空白。它的启用,不仅为无人机企业提供了“一站式”技术验证和场景应用平台,而且将推动低空产业从单一制造向“研发—测试—服务”全链条升级,助力珠海抢占低空智联技术的制高点。
低空测试基地直击痛点,120米真高试飞空域已获航管部门批复,可满足无人机全场景测试需求;除无人机整机外,同步开放飞控系统调试、通信链路验证、载荷设备标定等细分领域测试服务,覆盖产业链90%环节。同时,以该测试基地为核心平台,汇聚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企业,逐步构建集研发、测试、制造、应用于一体的低空经济产业生态圈,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低空经济产业园区。
中科慧智公司一位工程师表示,珠海低空智联应用测试基地提供了完善的测试环境和设施,能够满足该企业多型号无人机的飞行测试需求。同时,基地的空域开放和专业的设备支持,让工程师能够高效完成各项测试任务。
根据珠海市统计局发布的《珠海市低空经济产业调研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0月,珠海拥有航空及配套企业73家,2023年实现产值155.64亿元,增速27.6%,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企业生产涵盖了发动机、电控系统、软件控制系统、低小慢反制系统等多个产业链核心环节,基本形成了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综合服务的一体化发展格局。
珠海市低空产业投资运营有限公司创新发展部副总经理毕瑞洲表示,此前珠海市香洲区内缺乏合适的无人机测试基地,目前低空测试基地已经与大约二十家企业达成了意向合作。该基地目前处于一期建设阶段,后续的二期和三期建设将根据规划进行。
毕瑞洲介绍,低空测试基地分两期推进实施。其中,一期建成专业试飞场及飞行服务中心,包括测试场地和飞行服务中心,主要开展无人机试飞检测、产业导入、产品研发、产品销售、人才培训、飞手社区、科普教育和低空飞行服务等业务;二期开发低空特色营地,将联动横琴花海长廊景观资源,打造“飞行+露营”休闲目的地。
珠海何以成为广东低空经济的“第三极”?
《2025年珠海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不少新举措,比如积极申报城市空中交通管理试点,推动成立珠澳低空产业联盟;推进低空立体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城市管理、应急救援、物流配送等领域低空应用;加快建设低空验证测试基地、无人机飞手培训基地。
珠海保税区管委会副主任闫永纲表示,低空测试基地将构建“场景牵引—技术突破—产业集聚”的发展闭环,计划打造低空经济聚集区。当前,珠海正以“低空+”模式激活城市空间资源。低空测试基地的投用,将加速三大效应释放:一是“聚链成群”效应,吸引上下游企业落地,形成涵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场景应用的产业集群;二是“创新赋能”效应,依托试飞检测和研发支持功能,推动5G、人工智能与低空技术的深度融合,催生更多“珠海智造”成果;三是“生态共建”效应,通过飞手社区和科普教育,培育专业化人才梯队,构建“产学研用”协同的创新生态圈。
未来,珠海能否实现从“测试服务”向“生态运营”的华丽转身,备受瞩目。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