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武汉市经信局发布通知,全城征集智能体产品及团队,旨在加速人工智能产业技术转化与产业化进程。同时,武汉市多次在重大会议上提及人工智能并发布相关政策,人工智能产业再迎发展机遇。

近日,AI产品Manus的持续火爆,再次将武汉市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推向了风口浪尖,引发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3月8日,武汉市经信局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全市智能体产品及团队征集入库培育的通知》,标志着武汉首次全城范围内征集智能体,此举旨在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紧接着,3月10日,武汉市政府新闻办举办了新闻发布会,详细解读了《武汉市2025年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的相关内容,明确了未来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方向。

今年以来,杭州“六小龙”成为热议话题,而武汉在Manus大火之后,迅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会议举措,无疑将对武汉市人工智能产业产生深远影响。

Manus的火爆与武汉首次征集智能体的举措不谋而合,两者均展现了武汉市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活跃态势。

蝴蝶效应作为Manus的运营方,其总部位于武汉,创始人肖弘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随着蝴蝶效应和Manus的出圈,武汉《关于开展全市智能体产品及团队征集入库培育的通知》也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

该《通知》明确指出,武汉将围绕智能助手、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能交通、智慧教育、智慧政务等重点领域,面向全市征集优秀智能体产品及创新创业团队,通过政策扶持、资源对接、场景开放等措施,加速技术转化与产业化进程,致力于打造全国智能体创新应用高地。

尽管有观点认为,武汉此次全城征集智能体与Manus的火爆有关,但武汉市经信局工作人员表示,此次征集是计划内推进的工作,与Manus的火爆并无直接关联。

在新闻发布会上,武汉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苏新威提到,今年将重点推动大模型向智能体演进,目前征集工作已得到广大企业和创业者的积极响应。

人工智能已成为近期武汉重大会议的高频词汇,今年以来,武汉市多次在重大会议上提及人工智能并发布相关政策,彰显了武汉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坚定决心和布局。

据武汉市经信局官方微信公众号介绍,近年来武汉市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持续增长,2024年已达到700亿元,近三年年增速超过30%。全市已聚集人工智能企业1000余家,培育了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上市企业。

未来,武汉将从包容性、开放性、加强要素供给和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等方面发力,培育出更多的“Manus”。对于首次全城征集智能体,武汉市经信局表示,将重点关注企业的新应用和创新点,后续政策也将向这方面倾斜。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