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A股市场持续回暖近两个月,投资者面临是否卖出的选择。文章从卖出时机、卖出策略以及卖出后的决策三个方面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些基本的投资常识和建议。

自9月24日以来,A股市场已经历了近两个月的持续回暖。

随着众多投资者的账户大幅回血,甚至成功扭亏为盈,加之近期市场的剧烈震荡,投资者们开始纷纷关注“是否应该卖出”的问题。

面对市场的不可预测性,我们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但一些基本的投资常识或许能为投资者们提供一些指导。

01 卖出时机的把握

“时机”无疑是决定卖出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它并非唯一考量。

对于不热衷于短线炒作的理性投资者而言,手中的股票和基金本身的质量或许比卖出时机更为重要。

以购买公司的心态来购买股票,坚持长期投资,共享公司发展的长期红利,这或许才是股票投资的最佳境界。

巴菲特就曾表示,他最喜欢的持有期是“永远”。虽然普通投资者难以做到或无需刻意追求这种“永远持有”的境界,但我们可以学习巴菲特的投资理念。

在决定卖出时,更应关注股票或上市公司本身的质量,而非过分纠结于卖出时机。

如果投资者已有盈利,且仍看好所持股票的未来前景,那么可以继续持有,以期分享更多的长期发展红利。

如果盈利目标已经达成,且面对未知的市场行情感到不安,那么选择止盈或许是一个明智之举。

如果投资者出现亏损,但仍看好所持股票的未来潜力,那么可以给予更多的时间和耐心。

然而,如果投资者已经亏损,且不再看好该股票的未来前景,那么及时止损或许更为明智。

无论是选择留下还是卖出,都存在一定的风险。留下的风险可能包括下跌、回调、获利回吐甚至亏损;而卖出的风险则可能包括卖出后股票持续上涨,从而失去赚取更多利润的机会。

但投资者需要明确的是,无法规避所有风险,也很难赚到所有的钱。

02 卖出策略的选择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在《快与慢》一书中曾描述过一个有趣的场景:

假设你需要钱来操办女儿的婚礼,因此考虑卖出一些股票。你记得自己每一只股票的买进价格,并能分辨出哪些是盈利股,哪些是亏损股。

假设你手中有两只股票A和B,A是盈利股(目前卖价高于买进价格),如果你在今天卖出A,就会得到5000美元;B是亏损股(目前卖价低于买进价格),如果你在今天卖出B,同样也会得到5000美元。

那么,你更有可能或者更愿意卖出哪一只股票呢?

如果将这个问题看作是在“快乐和痛苦”之间作出选择,那么你很可能会选择卖掉A股,以享受成功投资的乐趣。

然而,在金融研究中,人们往往更倾向于卖出盈利股而保留亏损股,这被视为一种偏见,即处置效应。

投资者往往会为自己购买的每一只股票开设一个“心理账户”,并希望在关闭这些账户(即卖出股票)时都能获利。

但理性的投资者会对投资组合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他们会选择卖出未来盈利潜力最小的股票,而不是仅仅基于当前是盈利还是亏损来作出决策。

如果投资者更关注自己的财富增长而非直观感受,那么就应该选择卖出亏损股B而保留盈利股A。

此外,根据市场反常现象的记录,最近上涨的股票有可能还会继续上涨一段时间。

因此,卖出盈利股虽然能带来短暂的愉悦感,但这种愉悦感是以牺牲未来潜在收益为代价的。一个理性的投资者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综上所述,卡尼曼的观点是:忘掉买入价格,留住有潜力的股票,即使它已经上涨一段时间。如果看好它,就给它更多时间,以获取更丰厚的收益。同时,也要勇于卖出没有潜力的股票,即使它正在亏损。

03 卖出后的决策

在卖出股票后,投资者将面临三大难题:

1、如何处理卖出后得到的资金?如果没有更好的投资机会,可以选择持有现金或投入风险相对较小的纯债基金、货币基金。

2、何时再次入场?如果投资者更看重长期投资,那么选择合适的个股比选择买入时机更为重要。通常情况下,在估值较低时买入更为划算。

3、再入场时选择什么投资?对于短线投资者而言,可以重点关注当下的市场风口。但需要注意的是,快进快出的风险很大,投资者需要权衡利弊并衡量自己的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

而对于长线投资者而言,则可以关注市场的发展趋势,并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寻找投资机会。这需要投资者具备独到的眼光和足够的耐心。

(文章来源:融通基金)

(责任编辑: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