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乡村旅游迎来新机遇,政府报告强调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通过优化文旅产品供给、创新游玩方式,助力乡村游“出圈”。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提升特色化、精品化、规范化水平,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阳光倾泻,花开似锦,山东省曲阜市息陬镇北元疃村的日光大棚里,玫瑰、百合竞相绽放,不少游客拿起手机,直播田园风光,享受乡村旅游的独特魅力。

低空观光、夜间旅游……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阳朔县,游客们从地面、水面到低空,各取所需,尽情赏山乐水,乡村旅游的热度持续升温。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做好‘土特产’文章”。那么,乡村旅游的流量,如何转化为乡村产业发展的“增量”呢?

优化文旅产品供给,创新游玩方式,助力乡村游“出圈”。通过精心培育研学、科普、露营、康养等新业态,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为乡村旅游注入新活力。

北元疃村党支部书记张佃壮表示,一些游客更喜欢打卡小众目的地,注重沉浸式体验和慢节奏出游,这为乡村游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滨州市市长李春田也表示,围绕慢节奏、原生态、深体验,不断创新游玩方式,提升乡村游的吸引力。

在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热带水果红毛丹成为了文旅IP,研学游项目融合了知识科普、果园采摘和非遗文化展示,受到了游客的热烈欢迎。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副县长吕妍指出,关键是要立足本地独特优势,为游客提供独特体验。

“乡村游”为乡村发展打开了新空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延链增效、联农带农,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南宁市融媒体中心融合发展专班融合改革协调专员班宁建议,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提升乡村旅游特色化、精品化、规范化水平。

班宁举例说,柳州螺蛳粉已形成全产业链,一碗螺蛳粉“长”成了大产业,为乡村旅游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为了让“头回客”变成“回头客”,需要持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解决道路窄、停车难等问题,提升景区服务质量。同时,要加强乡村民宿的科学规划、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市场监管,推动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