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立法加速,引领汽车产业新变革
AI导读:
自动驾驶技术成为科技和汽车产业竞争热点,引发责任承担、数据治理、法律监管挑战。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尽快制定《自动驾驶汽车法》,统一分散立法,为产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行业积极探索产业化、商业化模式,但需应对智能化与数据化带来的法律挑战。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自动驾驶技术已成为全球科技和汽车产业竞争的大热点,引领着未来出行的变革。这一领域不仅充满了机遇,也伴随着责任承担、数据治理、法律监管等重大挑战。
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集大成者,自动驾驶汽车在实现自主运行的同时,也对现有法律体系提出了全新要求。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付子堂教授建议,应尽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动驾驶汽车法》,以统一当前分散、地方化的立法现状,为自动驾驶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付子堂教授强调,全国人大常委会应将《自动驾驶汽车法》纳入立法规划,由交通运输部牵头,联合多部门共同组成立法工作组,开展深入研究,形成系统的立法成果。这一法律的制定需与正在修订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保持协调,确保法律体系的统一性和权威性。
近年来,自动驾驶赛道竞争日益白热化,涌现出地平线、小马智行等代表性企业。行业正积极探索产业化、商业化变现模式,以实现自我造血。然而,自动驾驶汽车的智能化与数据化特征也带来了一系列法律挑战,如产品准入、民事责任、数据保护等。
为应对这些挑战,我国已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展开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系统开展产品测试与安全评估工作。尽管国内已有多个城市出台自动驾驶试点示范政策,但相关立法整体效力层级较低,亟需制定更高层次的法律。
2024年12月31日,《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正式发布,并将于2025年4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为自动驾驶汽车的创新应用活动提供了立法指引,有助于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跨区域规模化应用。
从全球视角来看,德国、韩国等国已出台自动驾驶汽车法案,加速产业化进程。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和重要的技术创新国,我国亟需通过制定《自动驾驶汽车法》来抢占自动驾驶科技高地,形成技术与市场竞争优势。
在制定《自动驾驶汽车法》时,应重点关注测试应用、产品准入、数据治理、事故责任及保险制度等方面。通过逐步开放测试应用场景、明确产品标准、加强数据安全监管、明确责任主体及拓展保险险种等措施,为自动驾驶汽车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文章来源:时代周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