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生育难题:生育力保护与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
AI导读:
随着社会发展,高龄生育难题日益突出。近日,专家呼吁适当放开与年龄相关的生育力保护、保存,并介绍了女性生育力保存的三种主要方式。同时,全国31个省份及兵团已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但实际落地过程中仍有细化空间。
在近日刚刚完结的国产电视剧《180天重启计划》中,母亲吴俪梅48岁选择生二胎,医生担心其因高血压病史导致妊娠高血压合并子痫发作,一度建议吴俪梅慎重考虑胎儿去留。该剧最终以这名高龄母亲成功分娩一名女婴结尾,不过剧中高龄女性怀孕不易、生育困难问题,引起社会热议。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和生活方式及环境的变迁,育龄人群的生殖健康正面临越来越多的不利影响。根据《育龄人群不孕不育防治临床实践指南(2024)》,我国不孕症患病率已从2007年的11.9%上升到2020年的17.6%,据此估计,目前我国约有3300万对育龄夫妇面临不孕问题的困扰。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阮祥燕在接受采访时,谈及了婚育年龄推迟导致的不孕不育问题。据其介绍,女性在35岁以后卵巢功能就可能出现明显下降,45岁的生育能力比25岁时下降了90%。
阮祥燕表示,当前,一些女性因为疾病和社会化因素,导致卵巢功能早衰。随着国内冻存技术更成熟也更可负担,这些女性可以在已有卵巢早衰高风险的情况下,进行卵巢功能和生育力的保存。目前亟需增强社会对女性生育力保存的认知,建议让单身女性也有机会选择卵巢组织或卵子冻存。
阮祥燕指出,女性的生育能力之所以有限,是因为卵巢中卵母细胞的数量不能增加、不可再生。她呼吁“适当放开与年龄相关的生育力保护、保存”,并介绍了女性生育力保存的三种主要方式:胚胎冷冻、卵母细胞冷冻和卵巢组织冻存。
其中,“冻卵巢”通过微创手术取出部分卵巢组织,进行冷冻保存,未来再移植回体内。这一方法适应症广,无须促排卵、不耽误原发病治疗,能够同时保存女性内分泌和生育功能。
阮祥燕团队已在北京妇产医院建立了中国首个卵巢组织冻存库,并成功完成了多例冻存卵巢组织移植。不过,目前国内接受“冻卵巢”的女性多为需要放化疗或骨髓移植的患者。对于因社会化原因寻求“冻卵巢”的女性,如果确有卵巢功能早衰风险且意愿强烈,也应进行个性化分析讨论。
能否对单身且符合相关指征的女性开展如“冻卵巢”“冻卵”等辅助生殖技术,取决于政策走向。专家表示,随着技术发展和社会需求转变,相关政策应适度调整。
此外,阮祥燕还提到,尽管辅助生殖技术更安全也更可及了,但很多女性、男性存在不知情地丧失生育力情况。她呼吁各地二、三级医院尽快建立生育力保护的专病门诊或咨询门诊,并配备相应的专家咨询团队。
另据消息,全国31个省份及兵团已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惠及超100万人次。尽管已有政策支持,但实际落地过程中仍有细化空间,比如对流动人口、未婚女性等群体的生殖健康服务还存在缺口。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关键词:生育力保护、高龄生育、辅助生殖技术、医保支持)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