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全国人大代表陈志列在两会期间表示,广东每三台工业机器人中就有一台由广东造,AI工业产品正助力广东经济腾飞。他建议政府提供公共基础建设支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链主企业应发挥引领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全国两会报道组梁施婷陈炯如巢欢北京报道

  “全国每三台工业机器人中就有一台由广东造,AI工业产品正助力广东经济腾飞!”在3月6日下午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东省代表团开放团组活动中,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工商联主席、研祥高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陈志列现场展示了一部智能读码器,化身为工业人工智能的“代言人”。人工智能作为广东工业的主攻赛道,正引领着产业变革。

  自上世纪90年代创业以来,研祥高科一直专注于特种计算机的研发、制造、销售和系统整合,推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芯”特种计算机,广泛应用于制造、轨道交通、智能变电、新能源等多个关键领域。陈志列认为,这得益于坚持“自主创新+自主品牌”战略,以信息技术赋能制造业。

  3月7日,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专访了陈志列。他提到,民营企业当前面临的挑战之一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政府应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公共基础建设。

  “产业体系的现代化不仅关乎高科技产业,传统产业同样需要现代化升级。民营企业要做成‘百年老店’,必须走现代化产业体系之路。”陈志列强调。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工商联主席、研祥高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陈志列。陈炯如、巢欢/摄)

  AI技术让产品“身价”倍增。陈志列在专访中分享,他拿出的智能读码器,经过人工智能的深度训练,能从2000元卖到2万元的高价。

  南方财经:你在广东团开放日上展示了智能解码器,其背后的意义是什么?

  陈志列:我想传达的是,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着广东工业。智能读码器服务于工业领域,通过人工智能计算,准确读取零件上的码,提升生产效率。

  南方财经:今年全国两会你关注哪些方面?

  陈志列:我关注多个方面,包括建议选取部分省市试点以GNP作为城市主要经济指标的考核,以推进中国经济全球化进程;希望粤港澳大湾区的沪深港铁路纳入“十五五”规划,并延长至香港国际机场;以及用图谱化、场景化和标准化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南方财经:民营经济在发展中面临哪些困难?解法在哪里?

  陈志列:广东民营经济占比高,但部分传统行业中小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遇到困难,主要是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应用难题。解法在于政府提供公共基础建设支持,如鹏程实验室等;社会要关注并包容屡败屡战的企业;政府给予金融方面的支持,如上市绿色通道、低息贷款等。

  南方财经:如何理解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民营企业如何积极参与?

  陈志列: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广东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民营企业应积极参与,通过治理结构现代化、采用先进技术等方式做优做强做久。广东积极布局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等产业,链主企业应发挥引领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