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小公募ETF市场面临严峻挑战,前7家公募独占75.52%市场份额,中小公募生存空间日益逼仄。业内人士呼吁中小公募应具备前瞻性思维,探索差异化路径,以在ETF市场持续耕耘。

摘要 【中小公募ETF市场挑战加剧,业内呼吁前瞻性思维】截至11月22日,全市场已有52家公募涉足股票ETF领域,其中前7家公募独占75.52%的市场份额,凸显中小公募的生存空间日益逼仄。业内人士指出,中小公募若欲在ETF市场持续耕耘,需具备前瞻性思维,探索差异化路径。

ETF市场规模的持续膨胀,进一步加剧了中小公募的生存困境。今年以来,ETF规模增长率已突破70%,创历史新高。截至11月22日,全市场股票型ETF规模达2.9万亿元,分布于52家公募机构。其中,前7家公募的保有规模超过千亿元,合计占比高达75.52%,而另外30家公募的股票ETF规模占比却不足2%。

这些中小公募在ETF市场早已布局,但受降费等因素影响,无论是发行规模还是存量规模运作,均难以与头部公募匹敌。面对国内基金被动化投资的广阔蓝海,中小公募如何寻找差异化路径,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行业主题”策略效果不尽如人意之后,这一挑战更为严峻。

从存量规模来看,截至11月22日,有7家公募的股票ETF保有规模超过千亿元,而30家公募的股票ETF规模不足100亿元,合计占比不足2%。其中,20家公司的规模甚至不足10亿元。从增量规模来看,下半年以来共有26家基金公司发行了141只ETF相关基金,虽然部分中小公募参与其中,但整体而言,头部公募仍占据主导地位。

中小公募在ETF市场面临“进退两难”的困境。一方面,他们早已布局ETF市场,但难以与头部公募抗衡;另一方面,如果持续跟进,无论是发行还是存量规模运作,都将面临巨大压力。在头部公募发起ETF降费后,中小公募的ETF业务更是雪上加霜,最终可能会逐步退出市场。

面对这一困境,中小公募正在寻求突围策略。然而,ETF作为一种高度雷同的产品,基本不存在所谓的“差异化”策略。投资机制、费率、跟踪指数类型、指数跟踪误差等方面已趋于一致。因此,中小公募若想在ETF市场立足,需将思路从当下放眼到未来,探索新的投资策略和差异化路径。

尽管一些基金公司尝试将产品重点从宽基转向行业主题,但这一策略的效果尚需进一步提升。A股行情长期处于板块轮动中,主题指数本身就意味着“赛道”风格化,且市场容量有限。因此,“差异化”策略很快演变为营销大比拼,导致部分公募陷入“无为”状态。

业内人士建议,中小公募可以借鉴海外经验,探索主动管理型指数基金的发展路径。通过采用等权重加权、策略加权等编制方法,寻找可以取得比市值加权更好投资结果的规则来进行选股、加权编制指数,以获取超额回报。这或许能为中小公募在ETF市场找到新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