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广东民营经济活力四射,成为“经济大省挑大梁”的生力军。1837.87万户民营经济主体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贡献显著。广东抢抓产业“新风口”,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领军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瑞琪

  广东民营经济活力四射,企业家精神振奋人心!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民营经济成为广东代表团开放日的热门话题,全国人大代表热议广东新优势,特别是何小鹏在“代表通道”上的发言,特别感谢广东这片创业沃土,让广大民营企业家深受鼓舞,扎根广东的决心更加坚定。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是全国民营经济最早崛起的区域之一,如今依然保持着民营经济主体总量全国第一的地位,占比高达全国的十分之一。

  1837.87万户民营经济主体,构成了广东“经济大省挑大梁”的生力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广东每7人中就有1个老板,创业活力十足。

  广东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早已融入血脉。从改革开放初期,大批民营企业家敢于“下海”,积极投身市场经济建设,广东的民营经济发展模式和经验反哺全国。

  从“三来一补”开创外向型经济先河,到乡镇企业崛起,再到微商电商、网络直播等新个体经济的蓬勃发展,广东民营经济始终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新力。

  何小鹏在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表示,广东这片热土上从不缺敢闯敢试的精神和优越的创业环境,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让创业者们在广东保持了坚定的信心。

  广东老板数量逐年攀升,2024年登记在册的民营经营主体达1837.87万户,占全国十分之一。若以广东常住人口1.27亿计算,每7个广东人就有1个是民营企业家或个体工商户,这一比例较2017年的每11人中有1个“老板”大幅提升,广东民营经济活力持续增强。

  广东民营经济贡献显著,2024年民营经济主体占经营主体总量的96.48%,贡献了全省五成以上的GDP、六成以上的进出口额和税收、七成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八成以上的就业。

  历经40多年的改革开放,广东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广阔舞台,成为推动广东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广东民营经济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广东省工商联主席陈志列表示,改革开放之初,广东民营企业缺乏研发能力、品牌、资金和市场,如今已拥有市场、管理经验、资金、设备和团队,甚至在全球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新时代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

  产业深耕,广东抢抓产业“新风口”。

  2025年,“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勇挑大梁,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上展现示范效应。

  今年2月5日,广东“新春第一会”聚焦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同时成立民营经济发展局,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广东通过实施“腾笼换鸟”战略、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等,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从“制造大省”向“智造强省”的转变,为民营企业家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产业版图,广东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以科技创新驱动生产力跃升,赢得战略主动,为民营企业家提供了更多机遇。

  广东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15个行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一,同时加快打造新增长点,瞄准未来产业,抢抓“新风口”。

  广东发布《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落实公平竞争政策制度,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

  广州提出2025年全面实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条例,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和技术攻关。各区纷纷行动,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难题。

  广东深化改革,帮助企业“办成事”。在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中,民营企业将发挥所长,向“链主”企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的目标迈进。

  去年底,广州的文远知行与小马智行先后赴美上市,亿航智能成为全球首家获得无人驾驶航空器适航三证的eVTOL制造商,小鹏汇天进行了分体式飞行汽车的全球首次公开飞行,康方药业成功研发全球首个肿瘤双免双抗新药。这些领军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广东民营经济信心强、底气足、脚步稳。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