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加速打造全球科技创新高地
AI导读:
粤港澳大湾区被赋予更高期待,正加速打造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大湾区拥有丰富产业体系、高科技企业和人才资源,创新态势良好。政协委员建议加强跨界协作,建立开放式人力资本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发挥引领辐射作用。
中新社北京3月7日电
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九年提及粤港澳大湾区,今年更强调提升其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这一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正被赋予更高期待,在全球新一轮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中加速打造全球科技创新高地。
发挥独特优势,锻造硬核创新“火尖枪”
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金李表示,大湾区拥有丰富完善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数十万家高科技企业、世界一流的教育和人才资源,加之港澳“超级联系人”的独特作用,使其在国家创新体系中肩负着关键使命。大湾区创新发展态势良好,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5年居第二位。
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曾称赞,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同时拥有机电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地区。
全国政协委员、高锋集团董事局主席吴杰庄建议,大湾区应依托香港国际化金融资本与人才储备,联动深圳硬件制造、广州科研资源,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加速推动“AI+”场景落地。
破除隐形藩篱,舞好协同合作“混天绫”
在科技创新时代,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愈发重要。金李认为,硬核科技创新需要大规模跨界协作,大湾区应打破圈层壁垒,建立开放式的人力资本大平台,增进各界相互理解。
澳区全国人大代表、澳门工商联会会长何敬麟建议,建立跨境产学研合作机制,支持内地科研成果落地转化。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中华总商会副会长姚祖辉则建议加强港深合作,推动河套“一区两园”协同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指出,大湾区各城市优势互补,融合深圳的科技与制造、广州的商贸与科教、香港的金融与法律等国际化资源,才能激发乘数效应,成为中国经济的强劲创新引擎。
粤港澳大湾区正以硬核科技突破全球产业天花板,用制度创新疏通要素流动堵点,加速迈向世界创新舞台中央。(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