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战略下,我国加速绿色低碳经济转型与海洋能规模化利用
AI导读: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同时,六部门印发指导意见推动海洋能规模化利用,构建安全可靠的海上新型能源体系。我国能源消费继续绿色低碳转型,清洁能源消费不断提升。

正文
一、双碳要闻
A、政策速递
1.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加速绿色低碳经济转型
3月5日,全国人大会议提出加速绿色低碳经济转型,完善相关政策体系,深入实施示范工程,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产业更迭的重要力量。
零碳解读:随着“双碳”战略深入,绿色低碳正成为重要经济形态,推动各行各业深度变革。
2.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建立零碳园区、工厂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扩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范围,开展煤电低碳化改造,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
零碳解读:工业园区碳排放量大,是降碳重点。建立零碳园区、工厂,标志着党中央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转型中的积极探索。
3.国家统计局:2024年煤炭消费量下降
2024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下降1.6个百分点,清洁能源消费量占比上升2.2个百分点。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配额成交量1.89亿吨,成交额181.1亿元。
零碳解读:能源转型是长期过程,我国能源消费继续绿色低碳转型,在保证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煤炭、原油消费量低增长,清洁能源消费不断提升。
B、行业资讯
4.委员通道|黄绵松:生态环保产业从业人员达340万
全国政协委员黄绵松表示,生态环保产业从业人员达340多万,营业收入超2万亿元,成为绿色生产力的重要载体。
零碳解读:我国生态环保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创新能力提升,形成领域齐全、结构优化、分工精细的产业体系。
5.《中国气候公报(2024)》发布:全国平均气温创历史新高
2024年,我国暖湿气候特征明显,全国平均气温创历史新高,高温日数多、强度强。气候变暖加剧气候系统不稳定,是造成极端天气频发的重要背景。
零碳解读: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频发,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6.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量重启后公布首批项目
首批新CCER项目已完成登记,涉及9个项目,预计总减排量超3500万吨,有利于推动形成强制碳市场和自愿碳市场互补衔接的全国碳市场体系。
零碳解读:建设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是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减排的制度创新,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C、地方动态
7.浙江:每年遴选10家零碳工厂培育
浙江每年择优遴选10家左右开展零碳工厂培育,通过2-3年培育,打造一批零碳工厂,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零碳解读:经综合评选后,择优确定公布零碳工厂培育名单,推动企业在自主减碳路径等方面大胆探索。
8.甘肃:打造“疆煤入甘”氢能走廊
甘肃发布行动方案,依托产业基础优势,重点发展新型储能,实施绿电制氢项目,谋划打造“疆煤入甘”氢能走廊。
零碳解读:氢能是未来能源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加速落地氢能项目,全国路线图正在形成。
D、全球看点
9.欧盟强化电池原材料供应链
欧盟委员会宣布行动计划,提供18亿欧元打造电池原材料供应链,提高欧洲汽车制造商竞争力。
零碳解读:该计划旨在推动汽车行业稳健发展,释放创新能力,提升电动汽车电池成本竞争力。
10.“一带一路”碳足迹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62次全会在杭州召开,审议通过AR7三个工作组报告编写大纲。
零碳解读:国家气候战略中心积极参与全会审议,为AR7报告编写大纲达成一致作出贡献。
二、专题碳讨
我国海域成为巨型“充电宝”,海洋能迎来规模化利用时代。
六部门印发《关于推动海洋能规模化利用的指导意见》,明确海洋能是重要的绿色可再生能源,提出构建安全可靠的海上新型能源体系。
目标:海洋能年发电量可达45万亿千瓦时至130万亿千瓦时,构建安全可靠的海上新型能源体系。
现状:我国海洋能开发利用发展空间很大,近年来海洋能技术发展迅速,进入规模化利用新阶段。
未来:力争到2030年,海洋能装机规模达到40万千瓦,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海洋能企业。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