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提出推动算力国产化、建立AI教育体系、保障AI社会红利等见解,旨在构建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提升综合创新能力,促进AI技术在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应用。

  近年来,人工智能已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核心驱动力,特别是大模型的崛起,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迅速渗透到医疗、金融、制造、交通、教育、娱乐等行业。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针对算力国产化、AI教育、AI社会红利等方面提出了见解,旨在构建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推动算力国产化

  尽管国产大模型性能不断突破,但高度依赖进口算力。刘庆峰建议,应鼓励基于自主可控国产算力平台的大模型研发和应用,给予资金专项支持,加速算法创新,并推广基于国产算力平台的全栈自主可控大模型应用。同时,构建数据资源共享机制,形成数据飞轮,让中国率先获得AI产业落地红利。

  科大讯飞一直走全国产化路线,与华为深度合作,共同打造了国产超大规模智算平台“飞星二号”。刘庆峰呼吁更多企业加入,在国产算力平台上做大模型训练和工具链设置,提升综合创新能力。

  建立AI教育体系

  构建国产AI生态产业的基石在于教育。根据亿欧智库研究报告预测,2030年中国AI领域人才缺口预计达400万。刘庆峰建议,系统构建AI时代的人才画像和培养体系,将AI能力纳入新课标,创新评价方法,增加AI通识课,打造AI实验实训场景。

  同时,他建议优化生均经费支出结构,为“AI+教育”提供持续经费保障,将AI相关产品和服务纳入政府采购品目分类目录,指导和支持学校规范、有序采购AI相关产品及服务。

  保障AI社会红利

  AI技术将带来显著的社会红利,有助于提升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的生活质量。刘庆峰建议加速推动科技适老体系建设,制定科技适老数字健康服务数据标准体系,推动医保覆盖智能养老康复服务。同时,加速推进AI信息无障碍服务终端示范应用,优先在公共服务场所部署,降低科技助残产品使用门槛。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