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崛起:基础设施建设成关键
AI导读:
2025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壮大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正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然而,低空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统筹规划不足、标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代表委员们提出加快制定发展规划、完善标准体系等建议,以推动低空经济健康发展。
2025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特别是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推动其安全健康发展。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正逐步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这已是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两年提及低空经济。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低空经济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塔董事长张志勇特别关注到低空经济基础方面的问题,指出当前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统筹规划不足、标准体系不完善、建设布局不到位、监管维护欠缺等问题。
他建议加快制定低空基础设施的发展规划“一张图”,制定统一标准,推进无人机巢等物理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建设智能化安全监管平台,部署视频监控、气象观测、智能维护系统。
低空经济万亿规模崛起,基础设施建设刚刚起步
近年来,低空经济高速发展。据赛迪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已达5059.5亿元,增速高达33.8%。预计到2026年,低空经济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大关。
低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先行建设。低空经济基础设施主要包括物理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两类,为无人机和通用航空提供起降、充换电、态势感知等服务。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规划纲要》明确要求构建低空智联网基础设施体系,这是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然而,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低空基础设施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亟待加强顶层设计、标准体系、建设布局和维护监管。
张志勇指出,当前各地虽出台相关政策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但规划和建设尚未与国土空间、城市建设等规划全面衔接,标准体系也不完善,建设布局不到位,监管维护欠缺。
针对上述问题,张志勇提出了强化规划引领、完善标准体系、共享集约建设、统一维护监管等具体措施建议。同时,全国人大代表楼向平也建议因地制宜规划“四张网”建设,包括设施网、空联网、航路网和服务网,以满足大规模和高流量低空飞行活动的支撑需求。
全国人大代表、西安科为航天科技集团董事长周曙光则建议在国家层面推动“智能低空天网天路”建设,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两重”项目,依托现有高速路网系统和移动通信网络,构建空地一体的立体交通网。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