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我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等目标,绿色建筑、风电光伏、新型储能、氢能等产业将迎来广阔发展空间。计划加快建设“沙戈荒”新能源基地,推动新能源集成式发展,助力绿色经济蓬勃发展。

从2024年的“降低2.5%左右”到2025年的“降低3%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预期目标的变化彰显出我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决心和力度,也蕴藏着“点绿成金”的新机遇。

5日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并作出“培育绿色建筑等新增长点”“加快建设‘沙戈荒’新能源基地”等具体部署。多位代表委员和业内人士认为,绿色建筑、风电光伏、新型储能、氢能等产业将迎来广阔发展空间,助力我国绿色经济蓬勃发展。

打好能耗双控收官战

天津南港乙烯120万吨/年乙烯装置现场,通过能量耦合利用,装置能耗屡创新低,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成为能耗双控的典范。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2024年,我国出台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政府工作报告中,一系列数字直观反映了我国绿色转型的成效: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幅超过3%;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3.7亿千瓦;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接近40%。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约束性指标,即“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13.5%”。2025年,我国将打好能耗双控收官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绿色、低碳。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计划报告指出,一方面要保障好用能需求,另一方面新能源消费快速增长、主要工业产品生产能耗水平持续降低,也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继续下降提供了支撑。

培育绿色建筑等新增长点

中铁建设大厦通过运用“4+1”节能降碳技术,整体综合节能率达11.23%,成为绿色建筑的新典范。

向绿、向新、向智,各行各业正在经历着一场以转型升级为核心的变革。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年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完善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和标准体系,深入实施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

政策明确要求2025年底开始,城镇新建建筑全部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预计2030年绿色建筑直接市场规模与带动的产业链规模将分别突破10万亿和20万亿元,绿色建筑市场前景广阔。

2024年开始,我国在7大领域推动设备更新,有望形成年规模5万亿以上的巨大市场;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2030年前每年需要新增投资2万亿元以上。

全国政协委员戴和根建议,加快构建建筑领域碳排放的核查和监管体系,推动绿电(光伏)上网、绿电收益分配等机制落地。全国人大代表张春生也表示,应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财税政策支持力度。

推动新能源集成式发展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能源领域是重中之重。我国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力系统,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历史性超过火电。

今年将加快建设“沙戈荒”新能源基地,有序开发建设海上风电基地,统筹就地消纳和外送通道建设,推动清洁能源有序替代传统能源。

作为我国首个水风光一体化示范基地,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已投产清洁能源装机近2100万千瓦,在建项目装机约1200万千瓦。2035年全部建成后,每年可贡献清洁电能2000亿千瓦时。

推动新能源集成式发展也成为今年的重点方向之一。车网互动、虚拟电厂等新模式涌现,新型储能、氢能等新业态壮大,共同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杨大勇表示,白城市将继续抓好零碳园区、零碳工厂建设,以新能源产业为突破口,加快构建具有白城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