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育儿补贴政策将全面推广,助力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AI导读:
国家卫健委计划全面推广育儿补贴政策,旨在降低生育、养育和教育成本。政策将增加家庭收入,提供经济支持,并体现社会责任和公平。同时,需从多方面细化完善,确保政策效用,构建全面的生育支持体系。
杨舸(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3月7日,国家卫健委主任雷海潮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时指出,人口问题仍是一个需要深入和动态研究的重要课题。为降低生育、养育和教育成本,今年将全面推广育儿补贴政策,国家卫健委正联合相关部门起草相关操作方案,旨在大力发展托幼一体化服务,为更多家庭提供普惠性托育服务。
自2021年起,国内众多中小城市已实施二孩、三孩家庭的育儿补贴政策,随后济南、哈尔滨、杭州、长沙等大城市也跟进。这些先行经验为全国性育儿补贴政策的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从国际视角看,育儿补贴是家庭支持政策的关键一环,对减轻家庭育儿负担具有多重意义。
育儿补贴能直接增加家庭收入,为孩子成长提供经济后盾。全球众多低生育率国家均设有生育或育儿补贴政策,这些经济补贴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家庭育儿的经济压力,特别是保障低收入家庭孩子的营养、教育和医疗需求,促进孩子全面发展,提升儿童福祉。
此外,育儿补贴蕴含保障儿童权益、社会责任和社会公平的内涵。作为现代儿童福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育儿补贴体现了育儿责任从家庭向社会的延伸。政府通过财政、公共保障基金筹集资金,为家庭提供育儿支持,表明孩子的成长关乎社会整体发展。同时,育儿补贴有助于缩小育儿资源分配差距,确保每个孩子享有相对公平的成长环境。
为充分发挥育儿补贴政策效用,需从多方面细化完善。首先,保持补贴的差异性和灵活性,根据地区经济、家庭收入和育儿成本差异,制定灵活补贴标准,加大对低收入家庭和欠发达地区的倾斜力度。其次,扩大补贴覆盖范围,逐步将一孩家庭纳入,避免户籍、居住年限等限制,对所有育儿家庭一视同仁;同时,拓展补贴领域,如教育、医疗、住房等,全面减轻家庭育儿负担。
还需关注公共支出的可持续性,合理确定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担比例,确保政策长期稳定实施。然而,育儿补贴并非解决低生育问题的唯一途径。鼓励生育需系统性努力,建立全面的生育支持体系至关重要。除育儿补贴外,还需采取措施降低家庭生育、养育和教育成本,完善儿童福利制度,打造育儿友好型职场环境,保障育龄女性劳动权益,全面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