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全国人大代表昝圣达提出将养老机器人列为新质生产力发展重点方向的建议,以应对我国日益严峻的老龄化问题。他建议设立产业基金支持研发,进行场景驱动试点,构建标准化监测体系,并营造创新应用生态,为老年人打造智慧生活环境。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综艺集团董事长昝圣达持续关注老龄化难题,此次他带来了《关于将养老机器人列为新质生产力发展重点方向的建议》,该建议基于他深入的调研与全面的思考。

  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3.1亿,占比22%,预计2035年将突破4亿,占比超30%,2050年前后老龄化将达到峰值。老龄化进程与民族复兴关键时期重合,积极应对老龄化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任务。自2020年起,昝圣达高度关注老龄化社会应对策略。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总体要求与工作举措,为走出中国特色老龄化应对之路提供了指导,这让昝圣达备受鼓舞。

  2024年,国家出台首个支持银发经济发展的专门文件后,昝圣达希望在解决老龄化社会难题与发展银发经济中找到平衡点。随着数智化时代加速,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中,中国市场份额高达63%,加上一系列成功案例,昝圣达认为推动智能养老机器人发展的条件已成熟,应将其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迅速行动并见效。他提出了推动三大核心工程、健全配套机制、构建创新应用生态等建议。

  昝圣达建议中央财政联合大型央企、省级财政设立产业基金,支持智能养老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研发,并鼓励省、市、县设立相关产业基金进行直投。在长三角、珠三角及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及老龄化突出的黑龙江省进行场景驱动试点,打造“智能机器人养老社区”示范项目,提升智能养老机器人功能和使用者体验。

  同时,构建标准化监测体系,强化隐私与数据安全,制定出台《机器人护理伦理指南》与赔偿标准,规范伦理边界。还要营造创新应用生态,推动跨界协同,通过组建“政—产—学—医”联合体,加快智能养老机器人技术迭代,实现与其他智能设备互联互通,为老年人打造便捷、舒适的智慧生活环境。加速构建并完善智能养老机器人产业链,降低生产与维护成本。普及智慧养老教育,开展长期培训计划,争取5年内培养百万持证“银发数字辅导员”。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