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金融法修订,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AI导读:
中国人民银行法修订进程加快,旨在构建更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制定统领性金融法,规范金融市场主体行为。同时,关注存款保险制度完善、不法贷款中介整治及科技金融发展,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结合中国人民银行履职实际和修法需要,全力加快中国人民银行法修订进程,以构建更加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制定一部统领性、全面性、系统性的“金融法”,规范金融市场主体行为,平衡金融创新与风险防控,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行长王均坦表示,现行中国人民银行法已滞后于经济金融发展,迫切需要全面修订,明确中央银行定位和职责,夯实依法履职基础,服务金融强国建设。同时,代表委员们还积极围绕建设金融强国建言献策,如构建全链条全流程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促进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
王均坦建议,修订后的中国人民银行法应体现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明确“双支柱”调控框架,包括宏观审慎管理和货币政策,并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完善基础货币投放和货币供应调控机制。此外,他还建议明确中国人民银行实施宏观信贷管理职责,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制定实施职能,提升金融服务对经济结构的适配性和精准性。
存款保险作为金融安全网的重要支柱,其制度完善也备受关注。王均坦指出,现行《存款保险条例》存在法律位阶较低等问题,建议加快制定出台“存款保险法”,提升存款保险在维护金融稳定中的作用。同时,他还建议完善存款保险基金管理制度,增加后备融资机制,确保处置资金充足。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辽宁省分行原行长付喜国则建议制定一部具有统领性的“金融法”,以统筹规范金融领域,构建统一协调的金融监管体系。他指出,当前金融法律体系分散,缺乏一部基础性法律来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等新兴领域问题。制定“金融法”将明确立法宗旨与基本原则,规范金融市场主体行为,并强化国际金融合作与协调。
付喜国还建议对东北地区的装备制造业进行生态再造,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东北全面振兴。他提出强化顶层设计、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创新和转化能力等建议,助力东北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进出口银行广东省分行行长刘亚关注不法贷款中介问题,这些中介通常以诱人条件吸引消费者,收取高额费用,极大推高了中小微企业的贷款融资成本。刘亚建议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强化监管措施和提升行业自律等方式整治不法贷款中介,规范金融市场秩序。
此外,全国人大代表、河北金融学院院长杨伟坤表示,科技金融是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她建议构建全链条全流程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将社会资本配置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产业和领域。同时,她还建议加强政策支持、完善金融体系、建立健全风险分担补偿机制,并构建高质量的科技金融人才培育体系。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