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乡村全面振兴中起到关键作用。红枣产业智能升级将深度融合前沿科技,带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为乡村注入新鲜活力。全国人大代表石聚彬提出强化政策扶持、鼓励自主研发等建议,同时提议建立食品质量国家分级标准体系。

  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到连续多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勾勒出了清晰蓝图,红枣等特色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起到关键引领作用,智能升级对推动这些企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红枣产业的智能升级,将深度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重塑红枣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全产业链流程,带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吸引科技人才回归乡村,为乡村注入新鲜活力,同时也将促进农民深度融入智能农业产业链,拓宽收入渠道,实现收益稳步增长。

  全国人大代表、好想你董事长石聚彬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希望政府强化政策扶持,在涉农专项资金中设立农业智能升级专项基金,针对开展智能化种植、养殖、加工项目的龙头企业给予资金扶持,确保资金精准“滴灌”到关键项目。同时,鼓励龙头企业加大自主研发投入,对研发投入强度达到一定比例且成效显著的企业给予资金奖励,支持企业自建高水平研发中心,吸引国内外顶尖农业科技人才,提升企业技术创新实力。

  石聚彬还提议,教育部门应引导涉农高校、职业院校全面优化专业设置,紧密对接农业智能产业需求,增设农业智能控制、农业大数据分析、智能农产品研发、营销等专业。龙头企业应与高校、专业培训机构深度合作,开展常态化在职员工智能技能提升培训,提升员工整体素质,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作为食品行业从业者,石聚彬深刻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他建议区分食品安全标准和食品质量标准的定位,建立健全食品质量国家分级标准体系。他提出,虽然我国已制定了一系列食品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但在分级标准方面仍有细化空间。不同等级的食品在原料选取、加工工艺、营养成分等方面存在差异,消费者难以直观辨别。因此,他建议相关部门牵头,联合行业专家、企业代表等多方力量,对各类食品进行系统梳理,依据食品的品质特征、营养成分等关键要素制定统一、明确的国家分级标准,让消费者能够直观了解食品品质的高低,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