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蓄势待发,万亿元市场潜力巨大
AI导读:
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以破竹之势发展,政策、技术、市场三重共振下,预计市场规模将达万亿元。低空经济正加速构建全产业链条,展现出巨大市场潜力,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天高地阔,逐梦苍穹。2025年开年之际,中国低空经济以破竹之势划破长空。作为改写区域经济版图、重构产业竞争格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继续成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的热点话题,备受财经界关注。
在过去一年里,中国空域管理改革迎来里程碑式突破,各地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工作卓有成效,全域低空空域协同运行管理的技术和制度保障体系逐步构建。
观产业纵深,我国低空经济正加速构建覆盖研发、制造、应用的全产业链条。无人机物流穿梭于城市天际,应急救援体系编织生命网络,农业植保绘制出金色田畴的新图景。据中国民用航空局预估,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看技术突破,我国在高能量密度电池领域取得显著进展,飞行器续航时间有望大幅延长;氢动力无人机技术取得多项突破;飞控系统、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制造也不断实现跨越,为低空飞行器的自主化打下坚实基础。
展望2025年,在政策、技术、市场的三重共振下,低空经济有望加速发展,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政策支持发展路径清晰
国务院总理李强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低空经济已上升为国家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战场。”远江盛邦(北京)网络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权晓文表示,低空经济正从指导性概念走向可验证的产业阶段。随着政策指引日趋细化,产业正从培育期转入高速发展期。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郜春海表示,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为行业规模化发展注入了政策动能。
参与今年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天任提出,为促进低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加强低空飞行安全管理,呼吁国家研究制订低空空域管理法。
郜春海预计,低空经济将迎来空域管理改革、技术标准体系构建、应用场景的多元化拓展等四方面的突破。
2024年12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成立低空经济发展司。这是中国首次设立专门机构统筹低空经济发展,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中关村意谷(北京)科技服务有限公司CFO赵欣表示,当前,低空经济的发展逻辑正经历重要转向,从政策引擎驱动转向市场机制主导。
“低空经济正在由概念阶段转向基础设施建设阶段。”中国低空经济联盟执行理事长罗军表示。
大势所趋赋能千行百业
采访中,郜春海向记者分享了一次体验无人机配送服务的经历。2024年初,低空经济商业应用尚处于萌芽状态。过去一年里,这项前沿科技成果已陆续走进多个地标场景。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航空物流分会统计,2024年我国新开低空物流航线超过140条。多个城市共开通了20多条快递、外卖航线。
在低空交通运输领域,多条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航线陆续开通。2024年3月份,国产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在深圳蛇口邮轮母港成功首飞;2024年8月份,连接上海浦东与江苏昆山的低空载客直升机航线正式开通运行。
“低空经济的发展需要海量试验数据的积累验证作为底层支撑。”赵欣表示。
谈及如何进一步推动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的落地,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重庆有限公司总经理夏泳提出,设立国家低空产业发展基金,降低低空消费门槛。
万亿元规模 “链”出产业新活力
市场对续航能力与载重性能的升级需求,正强力驱动技术革新。
从低空经济产业链的分布来看,上游覆盖原材料及零部件,中游核心部分包含无人机、航空器、高端装备等,下游包括产业融合(如无人物流、工农业生产制造等场景)。
赵欣举例称,氢能的研发正逐渐成为航空领域的前沿探索方向。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抚州分公司“宗强班”班长宗强提出,进一步培育壮大低空经济产业主体,出台专项扶持政策。
据《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规划纲要》,到2035年,中国低空经济的产业规模将达6万亿元。
“产业链长,产业综合带动能力较强,使得低空经济能够成为具备活力的新兴产业。”万联证券分析师潘云娇表示。
安全筑基方可行稳致远
随着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被持续攻克,伴生性安全隐患正逐渐成为监管聚焦的核心议题。
赵欣表示,当前低空经济发展面临的核心挑战,在于缺乏“自上而下”的完整安全监管体系。
权晓文认为,低空经济需要双螺旋结构发展,不仅要靠技术创新夯实发展动力,更要靠安全共识筑牢防火墙。
“空中交通”管理体系亟待破题,飞行器常态化运营仍需要配套专属交通法规。
同时,我国与低空经济产业有关的立法仍处于比较早期的阶段。
多方聚力点燃发展强引擎
低空经济要想持续腾飞,离不开配套资金支持。配套资金的完善为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的落地提供了重要基础。
2024年以来,全国各地呈现出加速低空经济产业化布局态势。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表示,我国低空经济产业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
“低空经济在‘起飞’之前需要一场高质量的‘长跑’。”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院长助理、资本市场研究院执行院长柳建华表示。
在政策的强力驱动与市场的积极响应下,低空经济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与巨大发展潜力,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