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央行下场购买国债的可能性正在逐步增加,多位市场专家表示此举可能是为了配合特别国债发行,且属于正常的货币政策范畴。央行购买国债与QE有本质区别,旨在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和提升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央行下场购买国债的可能性正在逐步增加。近期,财政部公开发文表态支持央行在二级市场购买国债,而央行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也确认了这一点,并指出此举可以作为流动性管理方式和货币政策工具储备。

多位市场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央行购买国债可能是为了配合特别国债的发行,短期内不会成为常规的流动性管理手段。他们强调,只要购买规模适度,与经济增速和目标物价水平相匹配,这一操作就属于正常的货币政策范畴,无需与“量化宽松”或“财政赤字货币化”相联系。

4月23日,财政部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中提到,要加强财政与货币政策、金融改革的协调配合,完善基础货币投放和货币供应调控机制,支持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同日,央行相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也强调了这一点,并指出央行可以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但禁止在一级市场购买。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央行购买国债主要是为了维护资金面平稳运行,预计将与特别国债的发行时段重合,以实现货币和财政两个渠道的流动性释放,缓解政府债供给高峰对银行间流动性市场的冲击。民生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谭逸鸣也表示,目前央行如果加大国债买断式购入,预计仍将聚焦于特别国债的承接上。

针对市场上关于央行购买国债可能开启中国版量化宽松(QE)的担忧,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此举只是作为流动性管理方式和货币政策工具储备,与QE有本质区别。他们强调,中国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与一些发达经济体央行被迫大规模单向买入国债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情况截然不同。

同时,多位市场人士也指出,央行购买国债并不等同于“中国版QE”。他们认为,目前我国货币政策工具仍然较多,像降准降息仍然具有足够的空间,不需要十分激进的货币政策。此外,央行买卖国债还可以提升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增强调控的灵活性。

东方金诚首席经济学家王青表示,央行在公开市场买卖国债可以直接调节债市长端收益率,推动其回归合意水平。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瑞东则表示,将央行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纳入货币工具箱主要是出于基础货币投放、支持财政扩张和调控利率曲线三个方面的考虑。

整体来看,央行下场购买国债是一个复杂的政策操作,旨在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和提升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然而,其实际效果和影响仍需进一步观察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