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在2025年全国两会上,自动驾驶成为热点议题,多位代表委员提出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提案,旨在加速相关法规修订,推动自动驾驶在更大范围、更多场景的规模化应用。同时,加快立法进程,为自动驾驶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提供法律保障。

  在近日召开的2025年全国两会上,自动驾驶再次成为热点议题,多位代表委员提出推动我国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提案和议案,旨在加速《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规的修订,并推动自动驾驶汽车在更大范围、更多场景下的规模化应用,以促进相关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相关数据表明,2024年我国自动驾驶市场规模已达4000亿元,全球自动驾驶市场则约为2074亿美元。随着全球汽车产业迈入智能化新阶段,自动驾驶已成为汽车工业的竞争焦点,同时也是AI技术落地的重要方向。

  加速量产商用进程

  雷军表示:“欧美等发达国家正积极推进自动驾驶量产和法律保障。我国L3级自动驾驶已开展上路通行试点,L4级自动驾驶示范应用稳步推进,自动驾驶汽车量产条件已初步具备,亟需加强自动驾驶功能的量产应用,以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

  根据《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标准,驾驶自动化分为0级至5级(L0至L5),其中L3级和L4级被广泛讨论和应用。L3级自动驾驶中,驾驶员在驾驶自动化系统激活后成为后援用户;而L4级自动驾驶中,驾驶员则转变为乘客。

  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进程可分为道路测试和商业化试点两个阶段。雷军建议,应推进自动驾驶汽车的大范围测试验证,加速量产商用进程;同时推动设立自动驾驶专属保险,加强安全使用宣传;并加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自动驾驶车辆的合法上路身份。

  吴仁彪也关注自动驾驶的试点应用,他提出:“我国在自动驾驶汽车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如萝卜快跑已在多城市试点。建议尽快修改相关上位法,授权有条件的地方结合本地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多场景开展自动驾驶汽车规模化试点。这也可为低空经济的安全有序发展提供借鉴。”

  推动劳动力市场转型

  全国政协委员江浩然在提案中建议,鼓励企业探索和实践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并推动AI在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催生更多高质量就业机会。他提到,自动驾驶等新业态与AI技术发展密切相关,长期来看,自动驾驶可能会减少对传统驾驶员的需求,但也会推动就业结构变化,促使劳动力市场转型。

  根据北大国发院的研究,2024年上半年,人工智能职业中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速排前五的有两个与自动驾驶相关。同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联合发布的新职业中,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智能网联汽车装调运维员位列其中。

  自动驾驶技术的规模化应用需要法律引导和规范。我国自动驾驶正处于规模化落地的关键时期,亟需加快立法进程。

  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周光权也建议,加快国家层面立法,推进高级别自动驾驶落地,并就自动驾驶车辆上路、事故责任认定等方面提出具体意见。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