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热潮下适航审定面临挑战
AI导读:
随着低空经济热潮,无人机等新型航空器取证需求激增,导致适航审定工作量剧增且难度提升。现有适航审定系统面临人力资源短缺和能力不足问题,需进一步扩充队伍并创新管理模式。
随着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无人驾驶航空器等新型航空器的取证需求急剧增加,导致适航审定工作量剧增且难度提升,人力资源短缺和审定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发展的关键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党委书记姜春水指出了当前适航审定管理面临的挑战。
适航审定作为国际通行的民用航空安全保障措施,涵盖产品运行前后的初始和持续适航管理。姜春水表示,经过四十余年建设,我国已建立起包括民航局、地区管理局适航审定机构和7个区域适航中心在内的适航审定系统,但新形势带来了新挑战,现有审定能力难以满足发展需求。
姜春水举例说,截至去年底,我国无人机制造企业已达700余家,需适航审定的中大型无人机型号超过800个,而过去40年间完成审定并颁发证件的有人机型号仅81个。这凸显了适航审定资源的严重不足。
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二级巡视员钱惠德也指出,对于eVTOL等新型航空器的创新构型和技术,存在审定标准缺失和人力资源匮乏等问题。姜春水强调,美国联邦航空局适航审定队伍已超过1500人,建议我国进一步扩充适航审定队伍。
姜春水还建议创新无人机适航审定管理模式,中央和地方共同发力,分类分级推进无人机适航审定能力布局。大型或载人无人机遵循现行有人机审定机制,由民航局负责;中小型不载人无人机则由地方政府组建适航审定技术中心,依照民航规章标准开展工作。
此外,制定政策支持适航审定科研和验证能力建设同样紧迫。姜春水提议鼓励科研院所、大学和社会资源参与,通过财政支持构建适航技术研究和实验验证能力,形成具备局方认定资质的第三方机构。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