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充实存款保险基金、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等化险资源。截至2023年末,存款保险基金存款余额为810.12亿元,但高风险银行机构总资产规模达7.05万亿元。金融稳定基金设立迫在眉睫,以构建多层次金融安全网。

  财联社3月6日讯(记者梁柯志)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充实存款保险基金、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等化险资源”,这一表述引发市场高度关注。存款保险基金和金融稳定保障基金作为金融风险处置的重要工具,其现状和未来备受瞩目。

  央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存款保险基金存款余额为810.12亿元。然而,与此同时,2023年末高风险银行机构总资产规模却达到了7.05万亿元,金融稳定形势依然严峻。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去年年中,央行金融稳定局已表示要发挥好存款保险专业化金融风险处置职能,以及各行业保障基金、金融稳定保障基金作用,充实金融风险处置资源。

  3月6日,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对财联社表示,存款保险基金主要依靠保费收入和利息,但大幅增加保费标准不太可行,可能需要通过外部注入途径,如适度发行特定专项债来补充资金。

  曾刚认为,未来应构建以金融稳定基金为后备,以存款、保险、信托等行业保险基金为第一道防线的多层次金融“安全网”,以更有效地应对金融风险。

  存款保险基金近年余额波动,2023年末达810亿

  自2015年《存款保险条例》实施以来,各投保机构每半年交纳一次保费,实行基准费率和风险差别费率相结合的费率制度。存款保险基金由央行金融稳定局管理运营。

截至2023年末,存款保险基金存款余额为810.12亿元。而早在2015年首年,存款保险基金余额仅30亿元,随后几年余额逐年增长。

  自2020年起,存款保险基金开始有支出项目,主要用于包商银行和徽商银行风险处置等,支出规模较大。尽管如此,随着风险处置的深入和暴露,高风险机构数量仍在增加。

  央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4)》透露,2023年末高风险银行机构数量增加至357家,资产规模占比达1.78%。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建议,应拓展以存款保险基金为核心的多种融资渠道,如大幅提升保险费率、允许存保基金向金融机构借款和发行债券等。

  公众对存款保险期望高,金融稳定基金呼之欲出

  虽然《存款保险条例》规定最高偿付限额为50万元,但在实际运作中,对风险银行储户的赔付比例近乎100%。央行调查显示,公众存款行为偏好稳妥安全,对存款保障有较高的期望。

  然而,光大证券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指出,目前存款保险基金规模不足以全额保障较大规模的银行存款。因此,金融稳定基金的设立显得尤为迫切。

  王一峰认为,问题银行机构的处置涉及多方利益,需要监管、地方政府、托管机构、AMC等主体共同参与。而金融稳定基金的设立将有效弥补单一行业保障基金覆盖范围和资金实力的不足。

  去年5月,国家金监总局机构恢复处置司已表示要充实处置资金来源,探索建立多层次资金保障机制。目前,《金融稳定法》正在征求意见中,金融稳定基金的设立有望加快推进。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