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障。全国政协委员马东平指出,健全相应社保制度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就业局势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据统计,全国新就业群体总量已达8400万人,他们的出现为就业市场开辟了新空间,但也带来了社保缴费难等问题。国家正在积极制定政策,为灵活就业群体提供更多保障。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障,这对吸纳重点群体就业、稳定居民收入、缓解就业压力具有重要意义。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马东平指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就业局势稳定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因此,健全相应的社保制度,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是关乎无数家庭的大事。

据统计,全国新就业群体总量已达8400万人,他们活跃在云端,穿梭于城市之间,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马东平委员认为,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等新就业群体数量持续增长。这些灵活就业者、农民工以及新就业形态人员的出现,为就业市场开辟了新空间,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就业选择和增收途径,但同时也带来了社保缴费难等劳动者权益保护问题。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明确提出,要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的户籍限制,并要求各地区不得在户籍、地域、身份等方面设置影响人才流动的政策性障碍。此外,近期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也强调了全面取消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的重要性。

马东平委员表示,国家正在积极制定政策,为灵活就业群体提供更多保障。取消户籍限制,充分发挥社保的兜底功能,不仅能解决众多劳动者的社保难题,还能让年轻一代灵活就业者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热情和干劲。此外,缩小城乡、地区、群体之间的保障差异,对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也具有重要意义。

马东平委员强调,持续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国家、地方和企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一方面,要提高社保政策的覆盖面、灵活性和包容性,为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保提供更多制度性支持,引导他们根据自身情况积极参与社保。另一方面,要引导企业自觉履行用工和权益保障责任,为劳动者提供更好的保障。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