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我国养老服务体系面临挑战。普惠养老服务正加速从政策蓝图迈向民生实践,通过政府与市场共同发力,加大养老设施建设投入,推动存量资产盘活,持续改革重点领域,让养老服务触手可及。

  高端养老“住不起”、公办养老“排不上”、农村养老“够不着”,这是我国养老领域的现状。人人都会变老,随着近年来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引发了人们对“明天我们如何养老”问题的深思。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中,养老话题备受关注。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达22%,每年新增老龄人口超千万。面对“深度老龄化”社会,传统养老模式显得力不从心,养老服务陷入困境。

  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历经三个阶段,从“十二五”时期的机构养老为主,到“十三五”时期的“9073”模式,再到“十四五”时期的普惠导向。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联合发布措施,推动普惠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普惠养老服务正加速落地。

  构建高质量普惠养老服务机制,需确保价格可负担、质量有保障、运营可持续。政府与市场需共同发力,通过多方协作,实现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的协同发展。

  服务供给上需提质扩面,加大养老设施建设投入,加强普惠支持型养老机构建设。同时,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普惠养老市场。

  存量资产盘活方面,推动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闲置用房转型为养老设施,改革土地政策,支持农村地区改造提升现有设施,建设普惠养老机构。

  重点领域改革需持续发力,普惠养老服务定价需兼顾公益性与可持续性,完善法治体系,规范市场秩序,保障老年人权益。

  让养老服务触手可及,从“奢侈品”变为必需品,这是普惠养老的价值重构,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成果的体现。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