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文章探讨如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建设科技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关键在于搭建平台、健全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在科技创新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对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产业创新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有效结合创新资源与市场需求。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对于发挥企业在全链条创新中的作用至关重要。这不仅是企业作为创新链和产业链黏合剂的焦点,也是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通道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也对此作出了重要部署,为我们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形成了涵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多元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涌现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型企业。这些企业依托我国产业体系齐全、市场规模巨大的优势,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在专利申请、技术创新和专利成果产业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国企业已成为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主体。

  然而,与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要求相比,我国企业在基础研究、自主创新能力、科研人才、整合国内外产学研创新资源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创新资源主要配置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企业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面临挑战。同时,企业在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方面仍有待加强,这制约了企业在产学研全链条创新中主体作用的发挥。此外,现有产学研联合体主要以技术为纽带,科技领军企业主导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意愿不强。

  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发挥科技领军企业龙头作用,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从制度上保障企业参与国家科技创新决策、承担重大科技项目。为此,我们需要将更多创新资源配置到科技领军企业,增强其贯通创新链、链接产业链的能力。同时,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加大人才吸引和培养力度,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环境。

  此外,加强科技领军企业主导全过程全链条创新也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研究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融合。为了赢得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先机,我们需要加快形成横向的产学研创新和纵向的产业链创新。这包括强化企业牵头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创新联盟等,构建上下游紧密合作的创新联合体。

  在制度保障方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重要一环。我们需要支持企业主动牵头或参与国家科技攻关任务,向民营企业进一步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同时,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

  综上所述,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关键。我们需要从资源配置、人才培养、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入手,为科技领军企业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建设科技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上海航天信息科技研究院院长)

(本版头条文章由人民论坛杂志社组稿、人民日报社理论部编辑)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