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与东盟深度合作,共筑贸易与创新桥梁
AI导读:
全国政协委员王理宗建议将大湾区的科技创新优势与东盟生产成本优势结合,推动深度合作。包括试点东盟版负面清单、构建大湾区-东盟单一电子窗口、设立大湾区-东盟科创联合基金等措施,共筑贸易与创新桥梁。
“东盟正处于工业化、数字化加速期,与粤港澳大湾区地缘相近、人文相通,双方合作互补性强、潜力巨大。”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会长王理宗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全国两会,他聚焦推动大湾区与东盟深度协同话题,建议将大湾区的科技创新优势,与东盟生产成本优势相结合,打造“湾区研发、东盟生产、全球销售”的合作共赢模式。
推动大湾区与东盟合作深化
东盟是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推动大湾区与东盟的深度合作,不仅有助于共建‘一带一路’的高质量发展,还能为我国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探索制度型开放积累经验,王理宗强调。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正以横琴、前海、南沙、河套四大合作平台为载体,加速世界级湾区建设。王理宗建议,在这些平台试点“东盟版负面清单”,放宽数字经济、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外资准入。在贸易层面,构建大湾区-东盟“单一电子窗口”,整合报关、物流、支付等数据,提升口岸通关效率。同时,推动“湾区标准”国际化,与东盟共同制定智能制造、绿色建筑等产业互认标准,促进贸易便利化。
王理宗还提出,建设“大湾区-东盟”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中小制造企业提供智能化转型方案。在金融领域,设立“大湾区—东盟”绿色金融合作中心,推动碳交易、绿色信贷产品的跨境互通。此外,加强与东盟的基础设施“硬联通”和人文交流“软联通”。
大湾区与东盟联合研发创新
王理宗指出,粤港澳大湾区的数字经济领先全国,软件产业规模庞大,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建议设立“大湾区-东盟科创联合基金”,重点支持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的联合研发。
为进一步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尤其是创新型企业,王理宗呼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构建有利于中小企业成长的生态环境。针对中小民营企业在国际市场拓展中遇到的挑战,他建议相关部门出台政策,支持本土专业服务机构提升“走出去”的服务能力,为中小民营企业提供商务考察、投资咨询、登记注册、财税服务等一站式服务。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