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双城经济圈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
AI导读:
成渝双城经济圈作为推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生物医药产业已聚集众多相关企业。但与京津冀等地相比,仍存在申报、审批等环节阻碍。全国人大代表蒋凌峰建议优化审评审批体系、提升药品批签发能力等,以进一步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生物医药产业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对于提升国家生物经济竞争力具有关键作用。
《“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发挥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地区生物产业相关优势,着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生物经济创新极和生物产业创新高地。其中,成渝双城经济圈作为推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已聚集生物医药相关企业6700家,上市企业超4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近60家。
然而,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相比,成渝地区在生物医药产业的申报、审批、监管、流通环节仍存在一些阻碍,导致其在产业规模、企业数量、创新能力等方面相对落后。为此,全国人大代表、智飞生物副董事长、总裁蒋凌峰建议,从优化审评审批体系、提升药品批签发能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物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生物医药领域的优势显著。首先,产业体系完备,打造了国家级的生物医药集群,总规模超万亿,产业规模居全国第四。其次,企业培育优势突出,吸引了众多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落地,这些企业在疫苗、抗体药物、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技术优势。最后,研发实力强劲,创新成果丰硕,多项原研生物药填补国内空白。
面向未来,成渝经济圈生物医药产业协同发展仍需从多个角度突破。一是产业层级有待提升,需要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打造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合作示范带。二是产学研用衔接协同不足,应加强两地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提高创新成果的转化效率。三是政策协同仍需深化,需要加强两地之间的政策协调和资源共享,协同打造科技创新平台。
蒋凌峰建议,通过优化审评审批体系、提升药品批签发能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措施,积极促进成渝两地生物医药产业的协调高质量发展,加速锻造我国生物医药领域的新质生产力。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