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3月4日,重庆代表团提交建议,希望中央支持成渝地区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议涉及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认定管理优化等。同时,为吸引高技术人才、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两地还建议先行探索高技术人才移民制度,享受科研用地政策。

3月4日,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重庆代表团提交全团建议,希望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以更大力度支持成渝地区,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该建议由四川代表团与重庆代表团联合提出。

两地代表团指出,成渝地区在打造科技创新中心过程中,面临四方面瓶颈。因此,他们呼吁中央部委支持成渝地区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减计收入税收优惠等方面先行先试。

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成为关注焦点。其中,川渝两地高新技术企业最大的优惠政策是减按15%的税率征收减免企业所得税,但由于与西部大开发政策重合,企业选择受限。代表团建议调整税基,支持企业叠加享受优惠政策,降低税率。

同时,代表团还指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存在权责不清、指标量化难、专家评审主观影响大等问题,导致管理成本高,企业申报积极性低。为此,建议对川渝优势领域生产研发类规模以上企业,在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时,满足一定条件后实行“报备即批准”,并差异化设置研发投入强度要求。

重庆大学教授蒲勇健表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被定位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其发展强调科技创新驱动。若上述建议被采纳,将加大川渝本地科技型企业支持力度,同时吸引外地科技型企业入驻。

为吸引高技术人才、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两地代表团还建议川渝先行探索高技术人才移民制度,打造一流创新环境,完善生活保障体系,确保人才愿意来、留得住、能发展。

蒲勇健指出,目前成渝两地正在推进西部科学城建设,现阶段需努力吸引全球精英人才。此外,代表团还提出,概念验证、中试研发等平台建设用地应享受科研用地政策,以支持重大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据四川新闻网报道,四川代表团有6件全团建议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包括支持成渝地区物流大通道建设、共创国家检验医学中心、提升城际通勤效率等。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