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数据集和算力成关键
AI导读:
3月5日,政府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然而,数据、算力等瓶颈问题成为焦点。全国政协委员王江平表示,专业数据集不完善是最大障碍,需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同时,算力是短板,但专用芯片将迎大爆发。医疗行业应用较快,AI幻觉与数据集质量有关。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这一举措引发了Deepseek大模型热潮,进一步加速了“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的探索。然而,数据、算力等瓶颈问题也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全国政协委员、工信部原副部长王江平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人工智能的发展依赖于数据,既需要公共数据来支撑,又需要专业数据来发挥关键作用。当前,专业数据集不完善是制约人工智能进入实体经济的最大障碍。他强调,要推动人工智能进入实体经济,就迫切需要解决专业化数据集不足的问题,数据集的颗粒度越细越好。
王江平还指出,人工智能进入实体经济需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如模型托管、模型服务等。同时,数据治理和交易问题也亟待解决,只有科学的、完整的数据治理体系才可能提供高水平的、专业化的数据集。此外,他还提到了生产装备的智能化,包括AI PC、AI手机、AI家居等装备制造的AI化。
在算力方面,王江平认为算力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短板,但通过综合施策是可以解决的。他预测,随着大模型的发展,专用芯片(ASIC芯片)将在今明两年迎来大爆发。
对于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王江平认为医疗行业的人工智能应用发展较快,而工业行业中,一些关注度不高、规模较小、企业不多的行业可能会率先突破,因为这些行业的数据集更容易建设,数据共享更容易实现。
王江平还提到,AI幻觉与数据集的质量、丰富性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某些特定领域数据集不完整,就会产生幻觉。因此,要解决AI幻觉问题,就需要提高数据集的质量和丰富性。
(文章来源:每经头条,关键词:人工智能、实体经济、数据集、算力)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