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全国政协委员李养民在两会上提交提案,指出低空经济面临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空域管理体制有待优化等问题。建议加强安全监管力度,完善安全标准和技术规范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空域管理体制。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东航原总经理李养民提交了《关于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指出发展低空经济面临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空域管理体制有待优化等问题。这些问题也是行业内的关注焦点,尽管低空经济已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各地政府的相关政策规划与市场上的融资不断,但低空经济相关产业链仍未迎来爆发期。

  安全管理体系亟待完善

  李养民指出,万米以上的民航经济和千米之下的低空经济在安全管理体系上有诸多可借鉴之处。随着低空飞行器数量的急剧增加,低空飞行器的安全技术水平和安全监管体系都亟待完善。特别是在安全标准方面,大型无人机和eVTOL等新型飞行器的安全标准和技术规范尚未建立,给飞行安全带来潜在风险。

  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二级巡视员钱惠德也表示,新型航空器普及后,目前登记在册最大起飞重量为25kg以上的无人机型号种类已超过1000多个,但审定标准缺失以及人力资源缺乏等瓶颈问题仍然存在。

  为此,李养民在提案中建议加强对低空经济的安全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安全标准和技术规范体系,推动新型飞行器技术水平和安全性能的提升,并加强对驾驶员的培训和资质认证体系建设。同时,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建立安全监管平台,实现实时监测和预警。

  基础设施建设需加强

  李养民认为,尽管各地政府和企业都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但总体来看,我国低空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仍需两到三年的时间。特别是通用机场数量稀少且分布不均衡,低空飞行网络尚未形成,与发展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此外,低空飞行服务保障设施也存在短缺,通信、导航、监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飞行安全和运行效率。为此,李养民建议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并加强对高精度地理信息和气象数据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

  空域管理体制需优化

  李养民还指出,空域管理是当前制约低空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低空空域使用受限,管理法规体系不健全,给低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为此,他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加快制定和完善低空空域管理法规体系,建立统一高效的低空飞行管理体制。

  值得注意的是,民用航空法修订草案近日已提请审议,其中增加了低空经济的相关内容,明确划分空域应当兼顾低空经济发展需要。这标志着低空经济的发展正逐步得到政策层面的重视和支持。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