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垃圾焚烧发电企业海外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AI导读:
华泰证券研究报告称,中国垃圾焚烧发电企业有望迎来海外市场大发展,东南亚和中亚地区垃圾焚烧产业高速发展,中东、非洲和拉美地区也可能成为重要市场,预计2030年东南亚和中亚垃圾焚烧投资和运营空间广阔。
3月5日,华泰证券发表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垃圾焚烧发电企业将迎来海外市场的大发展机遇。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垃圾焚烧产业有望迎来高速发展期,同时中东、非洲和拉美地区也可能成为中国垃圾焚烧企业海外拓展的重要市场。中国企业在东南亚、中亚和中东地区已打下坚实基础,预计将在海外市场中获得显著增长。
借鉴中国、新加坡和日本的经验,当人均GDP达到500-4000美元时,垃圾焚烧处理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东南亚大部分国家环境压力较大,2023年人均GDP处于1300-7200美元区间,预示着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即将迎来大规模发展。据测算,2024年东南亚大部分国家的焚烧处理比例不到10%,中亚地区至今尚无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入运营。预计到2030年,东南亚和中亚的垃圾焚烧投资和运营空间将达到1829亿元和257亿元,与中国2023年的284亿元和650亿元相比,海外市场带来的增量空间十分广阔,其中印尼市场潜力最大,预计2030年投资运营规模将达到783亿元和110亿元。
印尼、泰国、马来西亚、越南和哈萨克斯坦等市场的发展空间较大,且产业政策相对完善。印尼市场规模位居前列,得益于两任总统的持续推动和政策的连续性,已建立了稳定的商业模式。泰国计划在2037年实现垃圾发电目标900MW,并明确了上网电价机制。马来西亚的价格机制同样明确,计划到2040年建造18座垃圾焚烧厂。越南的电价新政可能取消固定上网电价,盈利不确定性增加。哈萨克斯坦则规划了7座垃圾焚烧电厂,确保垃圾供应和15年的PPA绿色电价。中东、非洲和拉美地区处于行业发展初期,中资企业已实现突破,未来有望为行业贡献更多增量。
与许多行业出海面临的挑战相似,垃圾焚烧企业在海外拓展过程中面临两大难点:一是当地政局、外交变化的风险以及海外汇率波动(如印尼、越南、吉尔吉斯斯坦等国电价以美元计价)等;二是东南亚各国行政效率相对较低,项目执行层面容易低于预期。此外,垃圾焚烧行业还面临两大特有痛点:一是电费和处理费中包含不同程度的中央和地方补贴,对当地政策连贯性依赖度较大;二是作为收入的主要来源,PPA机制可能会随着电价体制改革、新能源渗透率提升和当地电力供需形势的变化而波动。因此,大多数公司在海外投资型项目中会选择与当地本土企业合作,处理费和电价以美元计价,以降低风险。
(文章来源:财中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