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接口引领人机交互新潮流,产业链发展潜力巨大
AI导读:
甬兴证券发布研究报告,指出脑机接口正引领人机交互新潮流,分为侵入式与非侵入式两大类,在神经疾病治疗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全球脑机接口产业链尚处于初期阶段,医疗是当前主要产业化方向,下游应用解决方案企业中医疗方向占比过半。
3月5日,甬兴证券发布研究报告指出,脑机接口正引领人机交互的新潮流。据中国科学报报道,中科院院士赵继宗提出,脑机接口是在人或动物脑与外部设备间构建的直接通讯桥梁,旨在实现脑与设备间的信息交互与控制。
脑机接口的工作机制涵盖“信号采集-信号处理-算法指令”三大环节,主要分为侵入式与非侵入式两大类。(1)技术核心:依据2023年刘珈汐、高威所著的《脑机接口综述》,脑机接口技术通过捕捉脑电信号,经历预处理、特征提取、模式识别等流程,解码大脑状态或意图,将信息转化为具体指令,以操控外部设备,实现信息交互、运动辅助等功能,并反馈神经信号至大脑,形成闭环处理系统;(2)技术路径:根据《脑机接口综述》,依据系统采集信号方式的不同,脑机接口技术被划分为侵入式与非侵入式。侵入式需借助神经外科手术,将微电极阵列植入大脑,实时捕捉神经信号,解码活动意图,利用解码信号控制外设。非侵入式则通过头皮穿戴设备记录大脑活动,无需手术植入。
脑机接口在神经疾病治疗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强脑科技创始人韩璧丞强调,侵入式与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各具重要性,解决不同问题。侵入式主要应对帕金森、失明、癫痫等重症,但因涉及开颅手术,风险与成本较高。非侵入式应用场景更为广泛,如老年痴呆症、抑郁症、肢体残疾等,均可通过非侵入式技术得到改善。
脑机接口产业链上下游布局广泛。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脑机接口产业链涵盖软硬件设备,包括脑电采集设备、脑机接口芯片、人工智能算法、外部嵌套设备等。全球脑机接口产业链尚处于初期阶段,上游设备尚未标准化量产,自研芯片与算法构成核心技术壁垒。医疗是当前脑机接口的主要产业化方向,下游应用解决方案企业中,医疗方向占比过半。截至2024年,脑机接口产业下游相关企业近350家,清晰的应用方向不少于30种,分为医疗与非医疗两类,其中医疗企业占比56%,消费、工业、教育等非医疗企业占比44%。当前,脑机接口领域的植入式技术主要应用于医疗领域,部分非植入式技术也涉足医疗。
(文章来源:财中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