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F续作缩量平价,降息条件逐步积累
AI导读:
近期,MLF投放量较低,7月MLF延续“缩量平价”续作。随着MLF“淡化政策利率色彩”,其存量将下降,LPR报价单独下调可能性上升。降息条件正逐步积累,但短期内降准、降息难以兑现。未来LPR报价可能不再必然挂钩MLF利率。
近期,MLF(中期借贷便利)投放量较低,总体呈现缩量或等量续作态势。7月15日,央行开展1000亿元MLF操作,而当月MLF到期量为1030亿元,因此缩量规模为30亿元,延续了“缩量平价”续作的态势。
市场分析指出,随着MLF“淡化政策利率色彩”的趋势,其存量将逐步下降,中期政策利率的色彩也将淡化。央行将更专注于管理短端利率(例如7天逆回购利率),从而优化货币政策工具由短及长的利率传导机制。此外,MLF利率与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之间的“脱钩性”逐渐显现,预示着下半年LPR报价单独下调的可能性增大。
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市场利率偏低,导致商业银行对MLF的操作需求不高。数据显示,6月1年期商业银行(AAA级)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均值已降至2.07%,进入7月后进一步下降,商业银行在货币市场的融资成本较低。
7月9日,央行公告称将视情况开展临时正回购或临时逆回购操作,设定了隔夜资金利率的隐形下界。受此影响,DR001和R001加权平均利率均有所下降,资金面在央行的引导下维持宽松且稳定的状态。
在商业银行净息差和人民币汇率的双重约束下,7月MLF利率维持不变。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已降至历史低位,降息将加大资产端下行压力,影响银行的营收和利润。同时,政策性降息对债市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过快的利率下行容易积累金融机构风险。
尽管短期内降准、降息难以兑现,但降息的条件正在逐步积累。通胀低迷下实际利率偏高,为激发实体加杠杆意愿,需要继续降低名义利率。此外,政府债发行节奏将明显加快,流动性压力相对变大,届时三季度末或四季度可能实施降准,以呵护流动性和缓解央行续作MLF的压力。
MLF最初作为基础货币投放工具设立,后成为连接金融市场利率和实体经济领域利率的重要一环。然而,近年来MLF利率时常与同期限市场利率走势出现偏差,与LPR之间的“脱钩性”也逐渐显现。央行已明确表示,将淡化MLF的政策利率色彩,聚焦于管好短端利率,理顺利率传导机制。
市场分析认为,未来LPR报价本身可能不再必然需要挂钩或参考MLF利率,而“降息”操作或将通过调整7天期逆回购利率来影响LPR报价和债券利率。为加强LPR报价的有效性,更加贴近市场供需,LPR可能继续下降,但考虑到银行息差不断收窄的约束,LPR报价下调很可能会伴随着新一轮的存款利率调降。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