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加剧,养老服务与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如何应对?
AI导读: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老龄化趋势连续三年加剧。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合发布措施应对。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郑功成,探讨老龄化背景下养老服务产业、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如何协调发力。他指出供需错位、服务质量不高是根本原因,建议提高认识、发挥制度优势、科技助力并注重人文关怀。
据国家统计局1月17日发布的数据,2024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31031万人,占比22%,65岁及以上人口为22023万人,占比15.6%,老龄化趋势连续三年加剧。2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联合发布《促进普惠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旨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值此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了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就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服务产业、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如何动态协调、共同发力进行了深入讨论。郑功成指出,虽然养老服务需求高涨,但供需错位现象严重,服务质量不高是根本原因。同时,少子高龄化背景下,养老服务专业队伍建设面临巨大挑战。
针对传统养老观念阻碍基层社会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问题,郑功成认为,需要真正了解老年人真实需求,以社会化养老服务满足刚需,同时减轻家庭成员照料压力。他强调,我国亟需找到适合国情的养老服务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制度优势,走出普惠性养老服务新路。
对于未来养老服务业发展,郑功成建议提高全社会对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认识高度,将其定位成“国之大事”。同时,要发挥中国制度优势,通过完善财税政策、健全社保制度等吸引社会资源,走出中国特色超常规应对老龄化新路。此外,还需因地制宜、综合应对、多条腿走路。
郑功成还提到,科技助力养老服务业发展是必由之路,但需在科技应用中注入人文关怀。同时,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也至关重要,需厘清法定基本养老保险与市场化养老金产品的边界,推动两者协同发展。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