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多个试点地区公布数字人民币应用成绩单,苏州累计交易金额达7万亿元,跨境应用取得突破。全国试点工作持续深化,应用场景持续拓宽,预计后续数字人民币试点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近期,多个试点地区公布了数字人民币应用的“成绩单”。在加速推动数字人民币试点的进程中,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愈发多样化,覆盖了众多领域。各地在推进过程中展现了“因地制宜”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取得了良好成效。

  累计交易金额达7万亿元

  日前,苏州地方金融管理局发布信息显示,截至去年年底,苏州的数字人民币累计交易金额已达7万亿元。2024年累计发放数币贷款7.5万笔,金额超3900亿元,同比增长40%。数字人民币全年平均月活跃钱包数达201万个,受理商户总数超77万个。

  在智能合约应用方面,苏州持续推进智能合约在预付资金监管领域的应用,数字人民币预付卡资金监管平台“苏智合”已对接1026家商户,其中533家已正式入驻。硬钱包方面,推出“东航SuZhouPass”联名卡硬钱包,提升境外来苏人士支付便利性;上线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商户地图,汇集优质商户2700余家。跨境应用方面,苏州积极参与数字货币桥项目,累计开展32笔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跨境交易,交易金额超1000万元,落地全国首笔数字货币桥跨境缴税。

  数字金融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已累计集聚62家数字金融实验室等创新工作载体或平台,集聚数字金融生态圈企业超800家。据披露,2025年苏州将持续深入推进数字人民币在全市域、全领域应用,推动重点试点项目取得突破,再建设数字人民币创新示范场景100个,加快数字人民币重点平台应用与推广。

  试点工作持续深化

  今年以来,全国多个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如深圳、广州等发布阶段性成果,涉及个人消费场景、公共交通、跨境应用场景建设以及对公企业服务等多个领域,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持续拓宽。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总结认为,当前各地数字人民币成绩单呈现以下特点:交易规模增长显著,应用场景多样化,创新举措丰富,跨境应用取得突破。进入2025年,试点工作持续深化。此前,中国人民银行召开会议,要求扎实做好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持续探索应用和场景创新。

  叶银丹分析指出,2025年数字人民币的发展趋势将体现在政策支持与监管框架、技术创新与应用拓展、跨境支付与国际化、应用场景拓展以及公众认知与市场发展等方面。随着用户基础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将以较快速度增长。

  “数字人民币正迎来快速发展期。”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随着试点工作的深入推进,数字人民币的使用场景不断拓展,展现了节约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提升金融安全等方面的优势,预计后续数字人民币的试点范围会进一步扩大,应用场景更加丰富。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